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全链发力让蔬菜成富民“硬通货”

2025-10-27 16: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年来,泾川县以“打造全市泾汭河川区20万亩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省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按照“一园三区三带”产业布局,从扩规模、提品质到延链条、强保障,推动蔬菜产业实现全链条升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突破5.2亿元,昔日的“菜园子”已变成今日的“钱袋子”。

  优化布局扩规模,筑牢产业“基本盘”

  泾川县坚持“设施为主、露地补充”思路,在泾汭河川区重点发力,以黑梁河、红河川区为补充,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多元模式,建成王村镇、汭丰镇、泾罗片区3个千亩设施蔬菜集中区,打造2个千亩钢架大棚示范带。累计建成设施蔬菜产业园51个、日光温室1262座、钢架大棚6719座,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泾川县瞄准夏季市场需求,引导群众发展高原夏菜。在王村、罗汉洞等6个乡镇推进订单生产,建成泾明乡山底下村、罗汉洞乡土堑坳村等6处千亩高原夏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高原夏菜4.3万亩,让“高原夏菜”成为农民夏季增收的“黄金作物”。

  科技赋能提品质,激活内生“新动力”

  “科技是蔬菜提质增效的关键。”泾川县通过“引智、引技、育种、育人”四维发力,推动蔬菜种植从“看天吃饭”转向“智能生产”。柔性引进兰州大学、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与山东寿光中天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新技术培育基地,成功引进寿光第七代下蹲式日光温室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系统等先进技术12项,物联网、微耕机等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优化品种,泾川县精准筛选适配本地气候的品种,引进推广天山雪玉甜瓜、一统天下辣椒等新优蔬菜良种46个,良种覆盖率达100%;年培育优质种苗4200万株,种苗统供率超90%,从源头保障蔬菜品质。以温室大棚、田间地头为“流动课堂”,年培训县乡村三级蔬菜管理人员、种植户2000余人次,培育出一支“爱农业、懂技术、能经营”的本土技术队伍,让每个种植户都成了“懂行的种菜人”。

  延链补链强韧性,构建发展“生态圈”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加工好、品牌响”,泾川县围绕“三产融合”完善产业链。在主体培育上,通过招商引资、大户联合,培育甘肃中穗农业、汭丰绿康农业等7家龙头企业,组建48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领112个大户、2120个农户承包经营,带动4500户农户深度参与产业分工,户均增收收入3万元以上。

  在精深加工上,引进甘肃旭翔德佳农业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果蔬加工烘干生产线和年产440吨辣椒酱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值3000万元,带动220余人就业,让“鲜菜”变“加工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在产销对接上,建成5座蔬菜保鲜库、8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7家蔬菜直销市场,与3家县内大型超市对接;同时拓展外部市场,与西安欣桥、兰州大青山等5家大型批发市场及30多个省内外商超合作,年交易量超10万吨,破解“旺季滞销、错峰增收”难题。

  在品牌培育上,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注册“回中”“中穗先森”等6个蔬菜商标,其中“中穗先森”入围“甘味”企业品牌目录,认证绿色产品5个、有机番茄1个,甘肃汭丰绿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主体”“泾川蔬菜”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此外,泾川县以“一园一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王村、汭丰聚焦“花美109”辣椒,实现亩产1.6万斤;玉都深耕“一统天下”辣椒,填补高端品类空白;泾明千亩大葱基地推广“机械化+订单”模式;泾汭河等川区培育优质甜瓜;党原镇千亩白菜、甘蓝基地推广一年两茬栽培,亩净利润超3000元,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如今,泾川蔬菜产业已从“零散种植”迈向“规模发展”,从“传统种植”转向“科技赋能”,不仅为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泾川样板”,更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通讯员 赵珍珍 /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