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2023-2024)》分享会在兰州举办 聚焦城市教育服务新挑战
中国甘肃网10月25日讯 10月23日,由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2023-2024)》分享会在兰州举行,与会人员共同探讨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实挑战与社区支持路径。
该书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主编韩嘉玲教授指出,在社区层面,关注流动与留守儿童的组织数量不断增多,反映了近年来教育支持网络的日益完善。她介绍说,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呈现了更多来自社区一线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社会组织在流动儿童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

《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2023-2024)》主编、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教授致辞
蓝皮书副主编张妍代表研究团队作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趋势与挑战》报告。她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已从“乡土中国”走向“迁移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已成为社会常态,流动儿童的概念和内涵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延伸和拓展。

《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2023-2024)》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编辑张妍作主旨报告
此外,近年来,我国10-19岁的青少年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最为突出,他们正从“临时就学”转向“长期扎根”,这也给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带来更大挑战。与此同时,数智时代的到来造成数字鸿沟成为横亘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新壁垒。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并强调流动儿童教育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质量,只有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公共服务均衡,才能为流动儿童的未来成长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
来自福建省石狮市近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林玲玲,分享了她和团队在石狮市蚶江镇开展家校社协同共育项目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地学生普遍面临家庭陪伴不足、心理支持缺乏的问题现状,林玲玲和团队推动了“家校社”三方协同机制的建立,创新提出了“234模式”——“2”指双站点(学校社工站与社区家庭服务中心);“3”是三类解决路径(个案介入、团体赋能、协同网络建设);“4”则是四方协商机制(学生、家长、学校、社区)。通过多个典型案例,林玲玲展示了团队如何帮助困境学生重拾信心、实现成长。
当天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向分享嘉宾提问,问题聚焦流动儿童服务、社区支持及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与会专家学者呼吁,通过梳理研究实践案例,为社区层面的儿童教育探索提供更多启发性经验。

与会者合影
- 2025-10-25甘肃气温仍处于较低水平 注意保暖
- 2025-10-25发挥资源优势 赋能开放发展——甘肃省实施“外事+”行动推进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 2025-10-25文物保护中的检察力量——甘肃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监督助力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效
- 2025-03-06【甘快看】“壁画医生”汪万福:敦煌常在,年轻人常守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