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文化交融绘就团结画卷 精神家园绽放时代芳华——临夏州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5-10-21 09:24 来源:中国甘肃网-民族日报

  原标题:文化交融绘就团结画卷 精神家园绽放时代芳华——我州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临夏州篮球队闪耀“村BA”舞台

  中国甘肃网10月21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马尚龙)临夏,这片承载着丝路文明、唐蕃古道与茶马互市悠久历史的热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通道。如今,这里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交融基因,全力谱写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临夏新篇章。

  教育浸润,厚植共同体意识沃土

  教育是构筑精神家园的基石。全州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教育工程,构建起覆盖党员干部、青少年、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全方位宣传教育体系。“石榴花开大讲堂”“十百千万”培训工程、“一把手谈铸牢”专访、“河州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系列活动……一系列品牌项目如春风化雨,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种子深植人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凝聚合力,形象代言人展现风采,模范事迹宣讲与文艺巡演润物无声,多媒体宣传矩阵高频发声,共同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文脉传承,筑牢文化认同根基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临夏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彩陶文化、花儿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资源,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从颁布实施《临夏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到成功举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齐家文化发现百年座谈会、大禹文化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从建成非遗扶贫工坊、传习所,到面向社会大规模征集文物史料,一项项扎实举措,让沉睡的历史文物“活”起来,让丰富的文化遗产“传”下去。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中,深刻感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联系,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坚固精神纽带。

  交流互鉴,搭建心灵相通桥梁

  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光彩。临夏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妙融入各类文体活动,中国花儿大会、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等品牌节会异彩纷呈,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大舞台。永靖傩戏、保安腰刀、临夏砖雕、河州贤孝等地域文化名片在传承中创新;《米拉尕黑》《花儿烂漫》《黄河安澜》等精品剧目深情演绎;《花开临夏五千年》实景剧火爆出圈;歌曲《山海之恋》架起东西部文化交流的彩虹桥。“石榴籽”“石榴花”等多民族花儿组合,用艺术唱响团结乐章。社区文艺展演、睦邻联谊、“村BA”等基层活动热火朝天,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广场与长廊点缀城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更是促进了各族青少年语言相通、心灵相融。

  文旅融合,激发共建共享活力

  旅游是促进“三交”的生动实践。围绕“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临夏州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精心打造八坊十三巷、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等一批彰显文化底蕴、促进融合发展的地标和风景线。通过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景区建设与管理。“石榴红·河州美”导游大赛、全覆盖的能力培训与展陈提升,让旅游从业者成为“铸牢”宣传员,让每个景点成为“铸牢”展示窗口。精心培育的21个“文旅+民族团结”样板景区及多条精品旅游与研学线路,使各族群众在领略山河之美、感悟文化之韵中,深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今年“五一”假期,临夏接待游客4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旅游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展现和谐发展景象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临夏州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持续突出文化内核,创新载体平台,拓展实践路径,树立富有感染力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在新时代征程上共同描绘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