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的排头兵——记济南市历城区东西协作帮扶挂职干部杨云新
原标题:守护“舌尖”的排头兵——记济南市历城区东西协作帮扶挂职干部杨云新

中国甘肃网10月21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赵怀斌 陈珊珊)日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对临夏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抽检中,永靖县送检水产品100%合格,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一群“舌尖安全”的忠诚卫士——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当提起团队里的“领头人”时,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来自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农村局的东西协作帮扶挂职干部杨云新,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这份“排头兵”的赞誉,源于杨云新在淡水养殖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积淀,更源于他扎根永靖后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2025年7月,带着东西协作的使命与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杨云新被分配至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入角色,用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与同事们共勉:“一到永靖县,看到这里庞大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户对品质提升的期盼,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得一起使劲,把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件事抓实抓细!”
永靖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水产产业基础雄厚——冷水鱼(虹鳟、鲟鱼、金鳟)肉质鲜嫩,黄河鲤鱼声名远扬,全县水库网箱养殖面积达220余亩,池塘养殖面积更是突破5700亩,年水产品产量超7800吨,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然而,庞大的生产规模也意味着守护“舌尖安全”的任务艰巨:从养殖源头到市场流通,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水质是水产品品质的‘生命线’,必须从源头守住!”这是杨云新到岗后确立的首个工作重点。3个多月来,他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带着技术资料、检测工具走遍全县大小养殖场,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他牵头开展多场渔业技术培训,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渔业水质标准》,手把手教养殖户识别水质好坏,直到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准确掌握标准、主动落实要求;针对水质管理的关键环节,他反复指导养殖户定期检测水体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核心指标,建立“水质检测台账”,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他积极推广国内先进的水质净化技术,引导养殖户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既有效净化了水体环境,又抑制了有害菌藻滋生,从根本上改善了养殖水体质量。
杨云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指导养殖户对养殖工具、食场进行消毒管理,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鱼,杜绝疾病传播风险。他将国内最新的水产品检测管理技术引入实践,在苗种、饲料和鱼药等关键投入品管理上严把源头关,确保苗种健康无病原,强化对饲料和鱼药采购、使用记录的监督检查,严禁使用违禁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全面提升养殖户的科学用药意识和健康养殖水平。
在做好当前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同时,杨云新深知,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优质水产”的招牌越擦越亮。为此,他积极推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协助辖区内养殖主体建立“三项记录、三项制度”,实现了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消费者扫描产品追溯码,就能清晰了解水产品的养殖时间、用药情况和检测结果等信息,真正做到了“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如今,在杨云新与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永靖县水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从池塘到餐桌”的安全防线愈发牢固。这位来自济南的挂职干部,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了东西协作的深厚情谊,更用实际行动为永靖县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当之无愧的“舌尖安全”守护者、乡村振兴“排头兵”。
- 2025-10-21临夏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全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康乐县
- 2025-10-20“三调对接”打造“一站式服务大院”基层治理品牌
- 2025-10-20商贸网络织就便民路——我州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见闻
- 2025-10-20甘肃省高校优秀毕业生宣讲团进校园巡讲活动走进临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