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田间丰收忙 药材产业向“优”行

漳县金钟镇中药材种植基地
金秋时节,正是当归种苗采挖的黄金期。在漳县的田野间、大棚里,药农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挖苗、分拣、捆绑、装袋,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一株株鲜嫩挺拔的当归苗,不仅为来年的药材种植筑牢根基,更沉甸甸地承载着药农们增收致富的满心期盼。
走进金钟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秋日的暖阳洒在田间,泥土的芬芳伴着药材的清香扑面而来。农户们手持小锄,俯身穿梭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当归苗从土里刨出,再娴熟地抖去根部的泥土,动作干脆利落。一旁的竹筐早已装满分拣好的种苗,翠绿的秆、完整的根须,透着十足的生机。“这时候刨苗最合适!你看这苗秆多壮实,根须多完整,留着自己移栽能高产,卖给其他种植户也特别抢手!”种植大户包会平蹲在筐边,一边分拣种苗一边笑着说。他随手拿起一株苗展示,语气里满是自豪:“去年第一次搞规模化种植就收成不错,单当归苗就卖了40多袋。今年我把种植面积扩了两成,心里更有底气了!”
如果说金钟镇的田间是“露天忙丰收”,那盐井镇菜儿村的当归地,便是“技术促增产”的生动写照。村民范红禧的地里,当归苗已采挖过半,新翻的土地透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去年试了顶膜技术,效果真的超出预期!当归亩产直接提高了四成,收入也跟着翻了一番!”他指着身旁的地块,眼神里满是干劲,“今年我干脆扩种了5亩,就盼着这些种苗能卖出好价钱,再赚一笔!”
与露天田间的“阳光作业”不同,新寺镇桥头村的反季节当归育苗大棚里,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土专家”高岷正沿着棚内的苗床缓缓巡查,指尖偶尔轻触翠绿的叶片,眼神专注得像在检查“自家孩子”的长势。棚内温度适宜,湿度刚好,120天苗龄的当归幼苗整齐排列,舒展的叶片透着勃勃生机。“以前种当归,全看老天爷‘脸色’——春天怕冻坏幼苗,夏天怕雨水涝根,产量总是不稳定。”高岷蹲下身,轻轻拨弄着苗床里的土壤,语气里满是感慨,“现在反季节育苗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大棚能精准控温、灵活调湿,种苗品质稳定了,还能比常规种植早上市半个多月,等于给咱们开辟了一条‘错峰增收路’!目前这技术已经见了实效,明年我打算再扩建两个大棚!”
凌晨的漳县劳务市场,同样热闹非凡。村民王玉红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务工机会,手里还攥着干活用的手套。“现在挖药苗正是忙的时候,一天下来手脚不停,要是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挣两百多元,比外出打工划算多了。既能守着家照顾老人孩子,又能稳稳当当挣钱,心里特别踏实!”像王玉红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劳务市场里找活的身影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的“短工经济”,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增收快车道”。
据悉,中药材产业作为漳县县域经济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25年,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5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高达23万亩,占比超九成。从零散种植到集约化管理,从传统耕作到规范化生产,从无牌散卖到品牌化发展,漳县中药材产业已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轨道,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
通讯员 后爱萍 图/文
- 2025-10-13崇信:全域发力建和美乡村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10-13漳县:25万亩中药材织就富民增收新图景
- 2025-10-13泾川:饲草“链”起富民产业
- 2025-10-13宁县:多彩木耳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