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田畴处处织锦绣 岁物丰成仓廪实——甘肃农垦丰收一线扫描

2025-09-30 11:0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田畴处处织锦绣 岁物丰成仓廪实——甘肃农垦丰收一线扫描

甘肃农垦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收割牧草。施斐

甘肃农垦永昌农场西梅丰收。宋宏叶

甘肃农垦黄羊农场苹果丰收。崔兴键

甘肃农垦条山农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李娜

甘肃农垦亚盛种业晾晒制种玉米。柳娟娟

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机械化采收甜糯玉米。管俊峰

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采收高原夏菜。李喻轩

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向日葵丰收。完代可

  宋燕

  金色的麦粒涌动,源源流进粮仓;滚圆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携带着大地的芬芳;葱郁的青纱衣随风起伏,紧裹着颗粒饱满的玉米棒……从夏收到秋收,甘肃农垦各农场的大条田里,机器轰鸣、人机协作,一幅幅收获的喜人画卷在广袤的田畴沃野间徐徐铺展,处处一派繁忙景象,洋溢着丰产增收的欢歌。

  颗粒归仓 稳住“压舱石”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垦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

  “我们结合耕地土壤、自然气候条件,科学强化田间管理,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甘肃农垦金昌农场流转土地项目三部部长王建军说,今年夏收,金昌农场流转土地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了600公斤,为突破瓶颈,提升小麦单产积累了有益经验。

  饱满金黄的麦粒,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是甘肃农垦大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生动注脚。

  入秋以来,甘肃农垦各马铃薯种植基地陆续进入收获季,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轰隆隆……”随着多台大型联合收获机从田垄间驶过,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头匀称的马铃薯,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又是一个丰收年!”站在田埂边,看着眼前的收获场景,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种薯合作农场负责人杨承忠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天帮忙,人努力。得益于气候条件总体适宜,加之黑土洼农场全面推行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农业管理系统以及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马铃薯种薯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薯形规整、干物质含量高、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经过多次田间测产,马铃薯种薯亩产约3吨,个别品种亩产达3.48吨。

  在位于黑河之畔的甘肃农垦张掖农场,同样奏响了“秋粮丰收曲”。张掖农场马铃薯项目负责人说:“今年的气候条件、种植团队田间精细化管理技术以及小流量滴灌带技术的应用,共同成就了马铃薯的优质高产。”

  据了解,张掖农场将持续完善并落实马铃薯“集约化经营、项目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模式,不断优化并落实标准化技术规程和田间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种植团队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能力,夯实马铃薯稳产增产基础。

  科技赋能 绘就好“丰”景

  在甘肃农垦下河清农场,火红的辣椒如串串红宝石一般,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今年,下河清农场辣椒种植基地的辣椒质量、产量实现了双提升。这背后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在于“肥”。为助力下河清农场辣椒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甘肃农垦亚盛农服公司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多款增产显著、抗病效果好的新型增值肥料。同时,从辣椒育苗、移栽、开花坐果、结果等4个阶段,为下河清农场量身定制辣椒高产水肥推荐方案。

  “以前辣椒种植用肥完全靠老经验,肥料投入成本非常大,辣椒产量一直徘徊在500到600公斤(干椒)。今年预计亩均产量将增加100公斤(干椒)。增产20%,增收15%。”下河清农场辣椒产业部经理张印军说。

  视线东移,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市,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万亩良田“丰”景如画,一株株甜糯玉米腰杆挺拔,在秋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摇曳,宛如流动的乐章。

  切割秸秆、摘穗、入仓……智能化多功能大型玉米收获机在甜糯玉米种植基地里来回穿梭,整个收获过程一气呵成。

  甜糯玉米是黄羊河农场的主导产业。智慧农机装备的使用,让甜糯玉米丰收的“成色”更足。“马力大、效率高、轮胎宽,对玉米果穗的损伤率低,即使在雨天也能照样下地,不耽误收成。”黄羊河农场场长牟访介绍,今年甜糯玉米的亩产能达到1.3到1.4吨。

  智能农机同样是甘肃农垦金塔农场的秋收“主角”。滚筒装置轻柔分离果实,智能系统随即精准分选,成熟红番茄进入收集箱,青果杂叶还田用作绿肥……金塔农场的千亩番茄基地里,数台大型番茄采收机有序作业,现场一次性完成切割、采摘、分拣和输送多道工序。

  农机装备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农垦大力推广普及智慧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垦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3%以上。

  寿鹿山下的白银市景泰县,甘肃农垦条山农场的梨园里,青翠欲滴的早酥梨、金黄橙亮的皇冠梨挂满枝头。经过多年的发展,皮薄肉嫩、香甜多汁的条山梨已经成为甘肃响当当的农特产品招牌,广受省内外客商青睐。

  “条山梨的好口碑源于精益求精的匠心,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条山农场林果产业部党支部书记陈俊年说,条山农场不断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围绕梨产业全链条关键技术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同时,采购小型速测设备,开展多项技术和新产品应用试验,优化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提高梨果品质,以科技赋能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产业 打好特色牌

  眼下,甘肃农垦莫高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进入采收期,也迎来了2025年的“榨季”。

  “葡萄采收与压榨是年度酿造工作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原酒品质与风格基调。”莫高股份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牛育林说,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葡萄品质,莫高股份严格执行分级采收与工艺标准,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

  今年,莫高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气候条件总体优越,葡萄坐果均匀,果穗结构理想,果实中糖分、酚类物质及芳香成分得到高效积累,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提供了优质原料。

  百公里外,甘肃农垦永昌农场的西梅种植基地里,颗颗西梅裹着淡淡的白霜,相互簇拥着挂满枝头,飘溢的果香沁人心脾,绘就了另一番别有风味的丰收画卷。

  “我们的西梅品质上乘,成了周边游客争相采购的‘抢手货’。”永昌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海彬说,永昌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农业转型,培育发展以西梅为代表的特色林果种植,既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也探索出“特色种植+休闲体验”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茴”味无穷,香盈四野。收割、搬运、晾晒、精选,在甘肃农垦山丹农场茴香种植基地里,职工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近年来,山丹农场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巩固甜菜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利用茴香需水少的特性,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茴香产业,拓展农业增效空间,实现了增产增效。

  走进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加工厂区,食葵和茴香精选机正轰鸣运转,工作人员有序完成籽粒的精选、装袋、封口、入库。

  目前,食葵、茴香、葫芦籽已经成为饮马农场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年初,饮马农场的青年营销团队赴新疆、内蒙古调研食葵、葫芦籽、茴香市场,签订了销售订单,在拓宽“垦”字号农特产品销路的同时,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了稳产增收与产业增效的“双赢”。

  金秋九月,同样是中药材收获的黄金时节。甘肃农垦平凉农场牛蒡种植基地里,缕缕药香弥漫,昭示着丰收的喜悦。

  平凉农场牛蒡子管护团队负责人贾永清介绍,牛蒡是药、食两用植物,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我们利用当地地域气候条件,探索牛蒡种植,将之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支点,通过发展差异化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从祁连山下到黄河岸边,五彩斑斓的丰收图景折射出甘肃农垦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