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临泽:葡萄喜迎丰收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9-26 15: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时节,临泽县迎来葡萄丰收季。在三二村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里,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碌地采摘、分拣、装运,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映衬出农户喜悦的笑容,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链”。

  “我们三二村今年种植葡萄2000亩,主要品种有红提、科瑞森、新遇等10多个品种,平均亩产3000斤,主要销往青海新疆等地,可有效带动周边种植户增收致富。”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文书董吉成介绍道。

  三二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以红提为主栽品种,并积极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等新优品种。因所产葡萄果粒均匀、糖度高、耐储运,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葡萄产业占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已成为支柱产业。

  不仅是三二村,板桥镇友好村的葡萄也迎来了好收成。种植户张丽萍种植葡萄已有六年,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浇水施肥,她家的葡萄品质优良。

  “今年是个丰收年,葡萄长势好、甜度高、颗粒大。”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葡萄种植户张丽萍高兴的说,

  “我们友好村葡萄种植面积600亩,涵盖红提、无核白、巨峰、夏黑等多个品种,亩产达3000–4000斤。销售以外地客商采购为主,同时通过在张罗公路设点零售,拓宽销路。”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文书任建军介绍道。

  临泽县板桥镇土壤肥沃,采用祁连雪水灌溉,加之凹凸棒石滋养和沙砾土壤栽培,以及北纬38°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自2008年起,该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设施葡萄与露地葡萄,构建“企业(合作社)+果农+市场”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

  临泽县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2003年取得成功,2005年开始规模化推广。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黑河北岸荒漠带为重点,瞄准错季鲜食葡萄高端市场,大力发展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为代表的葡萄产业。

  通过“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临泽大力推广设施葡萄延后栽培、荒漠区半地下室日光温室建造、大拱棚栽培等关键技术,培育了红桥酒庄、银先农业示范园、兴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示范样板,形成了以12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为龙头、10个葡萄专业村为骨干、种植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体系。截至目前,全县葡萄栽培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9930吨,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已建成葡萄冷藏气调库12座,年贮藏能力2万吨,注册葡萄专业合作社13家,从事葡萄生产经营的企业3家,认证有机葡萄基地3820亩、绿色产品2个,拥有“遇仙桥”“银先葡萄”“红桥庄园”等8个葡萄商标,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葡萄产业不仅成为临泽农业的重要支柱,更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幸福产业。

  通讯员 郑安博 张瑞 杨芮 王建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