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小蜜蜂酿造乡村振兴“甜蜜”图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眼下,漳县蜂农的蜂蜜采收工作正有序进行,一罐罐金黄的蜂蜜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酿造出产业兴旺、乡村和美、文化繁荣的乡村振兴甜蜜“新图景”。
走进甘肃省漳县盐井镇寨儿村漳县欣荣中蜂科学养殖协会蜜蜂养殖区,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成千上万只蜜蜂穿梭其间。协会理事长李永忠弯腰查箱、取蜜,金黄的蜂蜜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甜香与喜悦。“中蜂养殖是祖辈留下的产业,我从事这行已40多年,目前养殖中蜂230多箱,年产蜂蜜1.5吨,预计年收入16万。”李永忠说。
漳县山林资源丰富,野花种类繁多,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蜂养殖自然条件,养蜂历史悠久。但过去,多数养蜂人采用旧法养殖,蜂群扩群慢,难以形成规模。2016年,有着多年经验的李永忠牵头成立协会,从改造传统蜂箱、优化养殖环境入手,引导会员摒弃“靠天养蜂”的旧观念,逐步走上科学养蜂之路。
如今,漳县欣荣中蜂科学养殖示范基地已形成“基地+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成熟模式。基地定期邀请畜牧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从蜂群日常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到蜂蜜科学采收、储存,全方位讲解现代化技术。不少曾是“门外汉”的村民,在培训和实践中成长为养蜂能手,零散的“小蜜蜂”产业逐渐发展成带动村民致富的“大产业”。目前,协会拥有38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500多个会员,存蜂量达6000余箱。
在漳县,靠养蜂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李淑花便是其中之一。曾经对养蜂一窍不通的她,2016年参加县里的培训班,被小小的蜜蜂能酿出香甜蜂蜜并带来可观收入所吸引,开始尝试小规模养殖。初期,她遇到问题就向协会老师傅请教,与其他养殖户交流经验。2023年,技术成熟的李淑花成立百蕊园家庭农场,正式加入协会,开启规模化养殖。如今,她养殖蜜蜂120余箱,年产蜂蜜1吨左右,年收入超12万元,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
近年来,漳县深挖蜜蜂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养殖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有2个中蜂协会、45个养殖合作社,注册了12个蜂蜜品牌,养蜂3万箱,带动4500多名农户增收。该县通过扶持制定“555”小蜜蜂助农、技术示范、品牌培育三大工程,以“政府牵头、科技支撑、百姓抱团”的模式,帮助村民走出致富新路。
通讯员 汪龙伟 魏彩云
- 2025-09-24玉门:戈壁滩上结出“产业硕果”
- 2025-09-24高台:丰收节里“农”味浓 瓜果飘香引客来
- 2025-09-24泾川:万亩致富果 开园俏上市
- 2025-09-24灵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