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宁县:种药材 发药“财”

2025-09-23 16: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走进位于宁县南义乡刘寨村的庆阳顺和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柴胡种植基地,一颗颗柴胡苗在风中摇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这别小看了这些柴胡苗,这可全部是今年玉米地里套种的,大约有85亩,按照每亩7000至9000元算,明年柴胡大概能收入60多万。”合作社负责人和鹏飞喜笑颜开的算着收入账,再加上种植的100亩牛蒡子,预计明年中药材共能收入90多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早在2020年以前,和鹏飞在县城开过网吧、小商品超市,随后他瞄准中药材市场,回乡创办了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接触中药材,从最初对中药材种植的“一窍不通”到如今发展到上百亩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并带领附近100多户群众种植中药材。现如今,和鹏飞已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和致富领路人。

  中药材的发展路子上,少不了技术的“硬核”支撑。为了支持像和鹏飞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农户发展中药材,宁县一边抓中药材示范村、示范合作社建设,一边抓培训,通过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等管理活动,持续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不断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位药农都能收益。

  “以前种药材全凭老经验,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现在中药材专家会定期来帮助我们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亩产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说起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变化,宁县瓦斜村药材种植户司继宗深有感触。

  宁县紧靠子午岭,气候资源温和,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广大群众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和技术,是庆阳市中药材种植大县。近年来,宁县委县政府依据全县产业结构及中药材发展情况,深入实施 “产业富民 ”战略,采取“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中药材列为全县“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之一,按照“五子登科”(粮囤子、菜篮于、油罐子,肉案子、钱袋子)要求,把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钱袋子”工程来抓,不断打造宁县优质药源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宁县还依托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支持力度,通过改善甘肃谷和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宁县亳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宁县广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宁县恒瑞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经营主体现有的收储、加工条件,引导、引进投资建设新的收储网点和加工基地,谷和春合作社建设中药饮片厂,恒瑞康公司建设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和金银花水生产线,不断提高中药材收储和加工能力,增强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宁县还以早胜宁县亳华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络各地中药材客商和企业,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和市场覆盖面,以销带加,以加带种,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4年宁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02万亩,产量4.18万吨,实现产值5.27亿元。全县建成百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46个(其中千亩以上示范点3个、500亩以上示范点5个、100亩以上示范点38个),落实中药材试验田3个(新庄镇、瓦斜乡、春荣镇);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个,基地面积100多亩,大宗中药材种苗实现了自给,降低了生产成本。2025年种植面积已达到了9.18万亩。

  通讯员 李建强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