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多元产业绘出乡村“丰收景”

成县宋坪乡猕猴桃迎丰收 刘建军摄/摄
金秋九月,成县大地满目葱茏、硕果盈枝,广袤田野迎来一片丰收盛景,水稻、玉米、猕猴桃、茭白等特色种植作物相继迎来丰收季。农户们辛勤的汗水,终于化为沉甸甸的收获,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近年来,成县始终紧扣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以核桃产业为龙头,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三大支柱稳基固本,订单农业、食用菌、冷水鱼、花椒等特色产业串珠成链的“1+3+N”现代农业体系,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成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激活了县域经济新动能。
走进成县城关镇北山村的茭白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水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茭白苗在微风中摇曳,村民们身着防水服、脚穿水鞋,手持镰刀穿梭于茭白丛中,手起刀落间,一根根饱满白嫩的茭白被迅速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成县城关镇北山村茭白进入丰收季 刘建军/摄
引进茭白种植,是成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的一个大胆创新,让茭白这一南方经济作物在西北山区的成县落地生根,实现每亩4000多斤的好收成,不仅优化了成县特色产业发展品类,还常年为周边30多人提供就业务工机会,用工高峰期能达到80多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务工增收的机会。
耕一方水土,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成县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持续推动农业从“原字号”走向“深加工”,以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为双轮,全力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增值”全链条,实现“延链有方向、补链有动能、强链有实效”。
成县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是成县覆盖面最广、带动性最强的富民产业。在核桃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成县并未满足于“卖原料”的传统模式,以“接二连三”为方向,推动核桃产业从单一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我们通过建立起从林间采购、存储到成品加工、销售的完整流程,赋予核桃产业更大的增长动能,带动农户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为实现核桃产业的更高价值,我们紧盯核桃的加工生产和产品研发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构建起核桃油、核桃粉、核桃油凝胶糖果以及初级农产品4条生产线,以创新产品推动了核桃的产业升级。”甘肃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武强说。

晾晒中药材 陈争强/摄
陇小南不仅通过电商将核桃及相关产品卖向了全国,而且深耕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年消化核桃仁1000吨,年产值达1.7亿元,带动签约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为成县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不止核桃产业,放眼全县,成县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桔梗、苦参等特色品种效益凸显;蔬菜产业势头强劲,成县“三蒜”、辣椒等16.88万亩特色品种年产量达45.35万吨,年产值12.57亿元左右。
成县以特色产业为“筋骨”,龙头企业舞动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夯实了乡村的经济基础。多元产业交织并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一幅“水里有鱼、田中有稻、山上有药、林下有菜”的特色产业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 刘建军
- 2025-09-22静宁:早熟苹果抢“鲜”上市 果香飘溢促增收
- 2025-09-22泾川:千亩白菜“绿”满田 丰产增收“金”满仓
- 2025-09-22漳县:万亩中药材成富民强镇“新引擎”
- 2025-09-22灵台:多元产业协同发力 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