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底色更鲜亮 定西市社会事业多项指标亮眼
中国甘肃网9月16日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魏璐)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11类民生支出、就业、教育、医疗等多项指标表现亮眼,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在民生投入上,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将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数据显示,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75%,较“十三五”末提高0.33个百分点,为百姓生活筑牢“保障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群众增收的关键。我市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连续5年实现返岗务工高铁专列“双列续发”,全力保障群众就业路通畅。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新路径,创新组建“强县+弱县”3个区域教育协作体,全面建成教育城域网,打破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十四五”以来,全市教育投入持续加码:争取各类教育专项资金41.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750个,新建改扩建校舍217.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3万个。学位供给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医疗关乎群众生命健康,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如今,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20家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其中三级甲等2家、三级乙等5家;8家妇幼保健机构中5家达二级标准;1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达到国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46家达国家推荐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1个百分点,群众“看病近、看病好”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9%,实现“应保尽保”;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示范区成功获批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从“保基本”到“提质量”,我市正用更坚实的健康保障,守护群众幸福生活。
民生保障不仅要覆盖全面,更要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在养老服务领域,全市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达标率100%,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在住房保障方面,建成保障性住房5341套,惠及困难群众1.86万人,圆了百姓“安居梦”。
针对特殊群体,我市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关爱行动,28980名党员干部结对关爱36389名对象,累计协调解决困难、帮办实事3.83万件,资助资金和物资927万元,“三类对象”基本生活得到坚实保障,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暖。
- 2025-09-16通渭:蚕豆种出“金日子”
- 2025-09-16从“心慌”到“心安” 临洮县交通治理交出暖心答卷
- 2025-09-16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定西市以创新为支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2025-09-15渭源县举办2025年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