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沙漠绿洲中的文化瑰宝 曲子戏的前世今生

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末端,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三面环抱的民勤县,不仅以坚韧的治沙精神闻名,更孕育了一朵璀璨的艺术奇葩——民勤曲子戏。它既非秦腔之高亢,也非昆曲之婉约,而是带着塞北风沙的粗粝与江南丝竹的柔美,在漫长岁月中融汇多元文化,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部移民史 半部戏曲篇
民勤,古称“镇番”。这里的曲子戏,与甘肃其他地区的曲子戏并非同源。《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明确记载其独树一帜的地位。探其根源,竟与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紧密相连。
“没有移民,就没有民勤的历史与文化。”民勤县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樊泽民指出,自明代洪武年间起,因戍边军屯,大量来自江浙、中原的移民迁入民勤。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户籍,还有乡音、习俗和深深的乡愁。闲暇时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塞外荒漠中悄然生根,逐渐融合本土音乐元素,奠定了民勤曲子戏的雏形。
至清代,晋陕移民又通过“走西口”将“二人台”等艺术形式传入内蒙古河套地区,再经民勤驼客和艺人的穿梭往来,融入本地小曲戏中。有趣的是,民勤曲子戏曾一度被称为“民勤二人台”,其亲缘关系可见一斑。更有弹词——这种典型南方说唱艺术,也因移民携带的琵琶和传抄的唱本,在民勤意外流传。多元音律在这片沙漠绿洲碰撞、交融,最终淬炼出兼具“北风南韵”的独特剧种。
儒家文化的浸润同样功不可没。明成化年间,民勤始设官学,文风渐盛。“地虽边境,而俗同内郡”,《乾隆镇番县志》中的记载,道出了这片土地对文化的尊崇。教育兴盛为曲子戏提供了文学滋养和观众基础,文人雅士的参与更提升了其艺术品格。
民勤曲子戏,从诞生之初,便是移民文化、边塞风情与儒家精神共同谱写的乐章。

庙会烟火气 戏文贯古今
若说移民文化赋予了民勤曲子戏灵魂,那么庙会则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绽放的舞台。
自古以来,庙会与戏曲便密不可分。“佛庙村伶夜作场”,宋代陆游的诗句描绘了庙会演出的热闹场景。在民勤,这种传统尤为深厚。从明代弘治年间修建苏山戏楼开始,至清代乾隆、道光时期,关帝庙、财神庙、龙王宫、雷祖台等数十处庙宇戏台相继建成,几乎“有庙必有台,有台必有戏”。
庙会,是礼与俗的交融,是信仰与娱乐的共鸣。民众通过“酬神献戏”表达敬畏,同时也借机享受难得的精神狂欢。各庙宇的“小唱会”竞相登台,民勤曲子戏也从地摊清唱华丽转身,走向高台,完成从曲艺向戏曲的跨越。
民勤曲子戏演出习俗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每逢庙会,“开台戏”必是吉祥的《大赐福》;若遇神佛诞辰“正日子”,天不亮就得开演“神戏”,即使台下空无一人,也丝毫不敢怠慢。若有乡民“抬供”(抬供品)经过,戏要暂停,再演一遍神戏,此时“抬供”者需给戏班酬谢,俗称“绑份子”。这些代代相传的乡规民约,体现了乡土社会中的“礼治秩序”,也成为民间智慧和生活情感的生动注脚。
庙会也带动了经济与文化循环。商家“跟会”经营,若生意兴隆,便会高兴地“续戏”一天,费用由行业公摊。此举既酬谢了神恩,娱乐了乡邻,也照顾了戏班生计,实现了多方共赢。民勤曲子戏,就在这缭绕的烟火气中,深深嵌入当地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新声传古韵 余音绕绿洲
时代变迁,民勤曲子戏的演出场域不断拓展,从庙会神坛走向人生仪礼,从行业节会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春节,是曲子戏最活跃的舞台。农闲时节,外出者归来,村村锣鼓喧天,社火与戏曲交织,烘托出最浓郁的年味。《龙凤呈祥》《满床笏》等吉祥戏码轮番上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勤县连续四十多年举办春节戏曲调演,并创新性地举办艺术节和大奖赛,使春节成为曲子戏集中展演、传承推广的黄金期。
人生礼仪中的“堂会戏”也重焕新生。过去,婚丧嫁娶、寿诞庆典中,清唱表演是重要的仪式环节。如今,艺人们与时俱进,将曲子戏与现代婚庆融合。省级非遗传承人魏春梅创办婚庆公司,儿子司仪,自己唱戏,把《下四川》《小放牛》等经典唱段带入喜庆现场,甚至远赴内蒙古、古浪等地演出。“大家都爱听,爱学,我唱得也高兴!”魏春梅的笑容,是文化自信最真实的写照。
昔日驼队络绎、举办“橐羊会”赛驼唱戏的盛况虽已不再,但新的“行会戏”形式悄然出现。商家开业、商品促销时邀请曲子戏艺人助兴,古老艺术成为现代经济的“暖场高手”。这种灵活机动的传播方式,让民勤曲子戏深入市井街巷,触达更多人群。
从沙漠驼铃到城市霓虹,从庙会高台到婚庆舞台,民勤曲子戏穿越百年,声声不息。它不仅是民勤人珍视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一朵傲立于风沙之中的坚韧之花。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瑰宝,让其古韵新声永远回荡在绿洲之上,是时代的责任,也是文明的回响。
通讯员 马爱彬
- 2025-09-04静宁:筑巢引“链”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2025-09-04玉门:甘沟桥生态产业园的“一棚三收”账
- 2025-09-04泾川:金秋苹果迎丰收 精细管理促增效
- 2025-09-04静宁:“绿肥+”技术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