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e法耀陇原|构建法律“服务圈” 兰州这样实现普法“零距离”
【专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专题】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从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到社区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再到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近年来,兰州市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普法走进日常生活,把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金城公园
会说“法”的公园:普法游园两不误
在兰州市西固区金城公园,扫描二维码答完题,就能使用免费WiFi——这便是金城公园的普法“第一课”。

金城公园
除了线上“第一课”,记者看到,金城公园设置宪心园、典护园、网络安全主题区、法治文化广场四大主题普法区:宪心园设巨型《宪法》刻书;典护园设立了《民法典》宣传建筑与母子雕塑;网络安全主题区则以圆形建筑为“防护墙”,聚焦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法治文化广场融合明清仿古建筑与现代法律元素,设置《民法典》生活展牌、网络普法园等。
整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一步一景,让游客在游园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思想熏陶。“时代在发展,网络普法意义重大,我们设计之初就想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法,考虑到进园游客对网络的需求,我们将普法网络答题嵌入到WiFi,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每个板块还能扫码阅读详细内容,游客恰好利用游园的休闲时间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兰州市西固区委网信办主任廖光华表示。
兰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一级主任科员王宏斌告诉记者,目前兰州市有大型法治文化公园5个,各县区均建设了法治文化公园。
打造家门口的“法治课堂”
走进兰州市安宁区枣林西社区,有个通道可直通刘家堡派出所。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丽娟介绍,以前,社区与派出所一墙之隔,有个门可以相通。后来,为了群众办事方便,索性将门拆除,社区与派出所实现了“畅通式联通”——一个通道连着两端,东端是社区服务大厅,西端是派出所办事大厅。
“门”的拆除,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打通”。黄丽娟介绍,多年来,社区积极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普法工作,但基于社区普法工作的专业程度不够,许多普法产品都来自派出所,众多普法工作与派出所相依相融。社区还会定期邀请派出所的民警、律师和普法志愿者到社区开展讲座。
刘家堡派出所民警侯凯月介绍,他们把反诈课堂、户籍新政、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安全等搬上云端,每当“安小宁”直播间开播时,观看人数稳定在3.5万以上。

刘家堡派出所的直播间
“直播+普法”推出后,辖区电诈发案同比下降,群众防诈意识显著增强。
普法,不仅仅是在线上。在这里,他们建起了“社区警校”,把课堂搬进居民楼院、学校操场、企业食堂,普法志愿者、律师、民警轮番登台。这种“线上+线下”的双轨并行模式,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了群众身边。
社区来了“法律明白人”
和派出所联动的同时,枣林西社区还设立了专门的“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和法律顾问工作室。居民遇到法律难题时,网格员会提供法律顾问或“法律明白人”的信息,居民可以选择咨询专业人士。

枣林西社区
“我们的网格员、楼院长等会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微信群等发布普法信息,同时依托我们的各类社区活动开展线下普法工作。”黄丽娟说。
王宏斌向记者表示,兰州市高度重视“法律明白人”培养,邀请人民调解员、综治员、乡贤村贤、退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人员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
目前兰州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0816人,平均每个村(社区)达到8人。同时充分发挥兰州市律师数量、质量、专业等优势,选派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优的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指导兰州市161家律师事务所和2058名律师参与“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市109个乡镇(街道)1087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从公园普法到警民联动,从“云端”授课到面对面解惑,兰州正用更细腻、更贴近百姓的方式,让法律条文走进生活,真正在百姓身边“活”起来。
- 2025-08-22e法耀陇原|天光染绿处 法治护祁连
- 2025-08-22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 2025-08-22一座陇东小城,算出“数”“治”未来
- 2025-08-22【甘快看】盐碱地上涌动新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