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专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专题】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
传承东方审判智慧,铸就法治信仰根基。8月19日,“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采访团走进庆阳市华池县,先后参观了“e法耀陇原”甘肃省“八五”网络普法展、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及南梁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沃土中探寻法治初心,在历史脉络中汲取普法力量。
此次采访团通过实地观摩、史料研读、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度挖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聚焦革命老区法律文化精髓,系统梳理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就地办案、调解息讼、司法为民”的核心要义,为庆阳打造“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特色司法品牌注入传播动能,让红色法治基因在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中持续焕发生机。
“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南梁革命纪念馆史料

南梁革命纪念馆史料

革命烈士纪念碑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法治最鲜明的特质,在于对现实条件的深刻把握与灵活运用。面对封闭的经济环境,根据地通过开发贸易、发行货币激活苏区经济;针对教育落后现状,创办学校启迪民智;对待俘虏采取改造政策,化敌为友壮大力量。这些举措跳出教条主义桎梏,将法治建设与根据地实际紧密结合,其中土地政策的实施尤为典范——既坚守耕者有其田的根本原则,又依据人口、土地质量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分配方案,既打击封建剥削,又避免简单粗暴的阶级对抗。
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治理智慧,使法治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润滑剂,为当代法治建设平衡原则性与实践性提供了宝贵历史镜鉴。
在根据地法治实践中,马锡五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影响深远。八十多年前,时任陕甘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在审理著名的“刘巧儿”婚姻自由案中,开创了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的先河,被誉为“马青天”,其经验更被国际法学界赞为“东方审判经验”。“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为了群众又依靠群众”,正是这一审判方式的核心精髓。

8月19日,红色法治文化情景剧《法承初心》在“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启动仪式上演出。

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内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文化中心
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与发源地,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赓续南梁精神红色血脉,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勇担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使命。
“调立审执访”打造全流程解纷闭环
为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庆阳市法院以“充分释放审判资源、持续推动重心下沉”为突破口,探索形成人民法庭“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工作法。通过这一实践模式,将人民法庭切实打造成“能调、可立、快审、速执、化访”的全能型审判执行阵地,让红色司法传统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法官走进农户院落调处矛盾纠纷

镇原县法院开边法庭现场调处一起相邻权纠纷

西峰区人民法院后官寨法庭巡回法庭
在线上服务方面,庆阳法院网专门开设“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网页留言窗口,通过这一便捷渠道及时倾听群众心声,精准回应司法需求,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自窗口开通以来,累计接收各类留言237条,已回复235条,群众满意度高达97.6%。这一数据不仅直观体现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更彰显了该窗口在密切联系群众、高效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深化马锡五审判方式数字化转型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法庭基础设施投入,将审判庭升级为标准化互联网法庭,实现证据同步展示与庭审直播常态化运行。法庭配备“云上法庭”终端及视频调解设备,为群众提供跨地域视频调解、在线开庭等便捷服务;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大力推广网上立案、送达、开庭等20余项司法事务“掌上办”,推动线上审判工作常态化开展。
庆阳市9家法院已全面上线缴费“一码通”,以智慧化司法实践推动“现场马锡五”“线上马锡五”向“智慧马锡五”提档升级。
依托“云审判、云服务”模式,当事人诉讼成本得到切实降低,司法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及性显著提升。科技赋能持续深化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庆阳特色司法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彰显了革命老区作为司法传统发源地的独特优势,让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一红色司法瑰宝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成为革命老区经久不衰的司法丰碑。
今天的甘肃,红色基因在一代代法院人手中接力,从“马背法庭”到“车载法庭”,从“炕头调解”到“云上审判”,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司法立场。
- 2025-08-22一座陇东小城,算出“数”“治”未来
- 2025-08-22【甘快看】盐碱地上涌动新生机
- 2025-08-22【甘快看】阳光下的守护丨办好群众身边事 党河“枫警”别样美
- 2025-08-22【甘快看】甘肃的“黄金道”,凭什么贯通东西两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