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从“原字号”到“金招牌”——陇药产业全链升级的破局之道

2025-08-21 09:14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何 强

  在不久前举办的国际健康展上,日本客商将陇西黄芪萃取物加工成高端保健品,终端售价竟是原料的80倍。这一现实令人警醒:甘肃中医药产业如何突破“种药卖药”的初级困局,加速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服务”“卖标准”的价值跃升?

  产业瓶颈的实质,在于价值链断裂。数据显示,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国前列,其中十大陇药前八位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最高达70%,最低亦超20%,但中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份额却微乎其微,大部分利润在加工、流通环节悄然流失。更深层的症结在于:种植环节组织化程度偏低,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长期存在。这种“小散弱”的产业形态,已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何以摆脱“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困境?破局之道在于构建“三高”产业体系。在高品质种植端,需推广陇西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将分散的药田打造成标准化“第一车间”;在高水平加工端,要借鉴扶正药业经验,开发缓释片剂、纳米制剂等新型剂型,将黄芪多糖注射液等“当家产品”升级为市场“拳头产品”;在高价值服务端,可复制渭源“中医药+文旅”融合模式,发展药膳养生、中医理疗等新业态,让过往的“流量”真正转化为持续的“留量”。

  科技创新是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定西市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陇药创新中心”,已转化科研成果多项,这种“借脑发展”模式值得推广。更要支持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如甘肃奇正藏药每年投入营收的5%搞研发,其新型贴剂已占据全国30%市场份额。尤其要重视“数字中药”建设,运用AI筛选配方、大数据指导种植等技术应用,抢占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品牌化是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要实施“陇药名品”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岷归”“陇芪”“渭党”等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培育“佛慈”“扶正”等领军企业品牌,支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陇药国际产业园”,吸引跨国企业合作,这种“借船出海”的国际化路径,正是打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关键之举。

  从“资源大省”到“产业强省”,甘肃亟待一场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只要坚守“绿色化引领、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品牌化运营”的发展路径,陇药产业必能实现从“原字号”到“金招牌”的华丽转身,真正成为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这不仅关系产业兴衰,更关乎百万药农福祉,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走好这条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