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华亭:智能兴工 特色富农

2025-08-14 08:4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华亭 智能兴工 特色富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蔡崇敏

  盛夏的关山脚下,华亭市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从机器轰鸣的项目建设工地到高速运转的工业园区生产线,从物产丰饶的田间地头到干劲十足的干部群众,一幅幅奋进图景正在这座陇东小城生动铺展。

  “智绿协同”促转型

  在陇东大地深处,华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书写着“黑煤”向“绿金”跃迁的改革篇章。

  随着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千米井下精准运转,黑色煤流顺着传送带涌向地面,在洗煤厂完成“去杂提纯”,最终以清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形态,踏上通往现代产业的新征程。

  走进砚北煤矿智能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数百个数据流。“你好,250350工作面吗?现在生产情况如何?”调度员杨鸿波通过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轻松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

  “采煤机记忆截割率63%,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77%,单班最高日产由1.2万吨增至2.4万吨,快速掘进作业实现了日进尺由5.7米到12.6米的突破。”砚北煤矿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专干潘勋位说。

  投资5.56亿元的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堪称这场变革的“核心处理器”。黑乎乎的煤炭经过集中洗选、深度提质,达到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和价值。项目专班组长张保宁指着即将试运转的生产线说:“这不仅是洗选工艺的升级,更是黑色能源的绿色重生。”

  华亭北、马峡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与独立储能电站组成新能源矩阵。绿色建材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全面完成,陶瓷综合加工、纸面石膏板综合利用、干粉砂浆与保温发泡颗粒加工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00万吨煤矸石分离改性等更多“智绿协奏”项目加速推进,6户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76万元……

  今年以来,华亭市纵深推进强工业行动,一项项“绿”“智”转型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涌现,重塑着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着发展新格局。

  特色产业奔富路

  夏日晨光中,华亭市砚峡乡曹家沟村的山野间300多个蜂箱整齐列阵,上演着一场“甜蜜事业”的转型记——传统的养蜂场升级为集加工、生产、展销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

  在策底镇红旗川,191座崭新的拱形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配备现代化设施的蔬菜基地,正书写着“菜篮子”经济的新篇章。水电路网的全面升级,让传统农业插上了集约化发展的翅膀。

  “别看它小,可是增收致富的宝!”在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指着圈舍里的林麝笑道。这些温顺的小动物,产出的麝香堪比黄金。如今,华亭市已建成以砚峡乡为核心的林麝产业孵化园,18个养殖场如珍珠般散落在5个乡镇。

  产业振兴的画卷在华亭大地徐徐展开:牛群在改造一新的圈舍里悠闲反刍;9万亩核桃林随风摇曳;3.8万亩蔬菜基地绿意盎然;即将开工的绿野牧歌现代农业产业园,更将为这幅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林下鸡的欢鸣到红牛的哞叫,从中蜂的忙碌到药材的芬芳,一个个特色产业犹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城美村兴”融新景

  站在雷神山巅远眺华亭大地,清晰的交通路网如银线穿梭,楼宇建筑似春笋破土,健康步道如丝带蜿蜒。这座活力之城正以68.5%的城镇化率,书写着新型城镇化的生动注脚。

  滨河北路施工现场,地下管网已织就“城市神经”,工人们正在进行健康步道铺设和绿化带种植等工作;东升商贸步行街上,老墙面褪去斑驳旧裳,新铺的青灰地砖映着晨光……今年,全市2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三供一排”老化管道更新等项目让这座全国县级城市体检试点城市愈显年轻。

  乡村振兴奋笔挥毫处,处处可见“诗与远方”。什民村的溪流唱着清凉小调,邓家塬的星空帐篷缀满银河,朱家坡的蔬菜大棚里,嫩绿的菜苗正书写“土特产”的致富经。

  朱家坡村,这个“让城里人羡慕”的村庄,用合作社的金钥匙打开了共同富裕之门——2024年,朱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47.8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万元,47.85万元集体收入与2.1万元人均收入。今年,还被评为全国文明乡村。

  如今的华亭,绿意盎然的城市肌体与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正以“各自有奔头”的自信,共同拓展着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天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