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智能兴工 特色富农
原标题:华亭 智能兴工 特色富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蔡崇敏
盛夏的关山脚下,华亭市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从机器轰鸣的项目建设工地到高速运转的工业园区生产线,从物产丰饶的田间地头到干劲十足的干部群众,一幅幅奋进图景正在这座陇东小城生动铺展。
“智绿协同”促转型
在陇东大地深处,华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书写着“黑煤”向“绿金”跃迁的改革篇章。
随着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千米井下精准运转,黑色煤流顺着传送带涌向地面,在洗煤厂完成“去杂提纯”,最终以清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形态,踏上通往现代产业的新征程。
走进砚北煤矿智能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数百个数据流。“你好,250350工作面吗?现在生产情况如何?”调度员杨鸿波通过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轻松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
“采煤机记忆截割率63%,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77%,单班最高日产由1.2万吨增至2.4万吨,快速掘进作业实现了日进尺由5.7米到12.6米的突破。”砚北煤矿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专干潘勋位说。
投资5.56亿元的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堪称这场变革的“核心处理器”。黑乎乎的煤炭经过集中洗选、深度提质,达到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和价值。项目专班组长张保宁指着即将试运转的生产线说:“这不仅是洗选工艺的升级,更是黑色能源的绿色重生。”
华亭北、马峡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与独立储能电站组成新能源矩阵。绿色建材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全面完成,陶瓷综合加工、纸面石膏板综合利用、干粉砂浆与保温发泡颗粒加工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00万吨煤矸石分离改性等更多“智绿协奏”项目加速推进,6户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76万元……
今年以来,华亭市纵深推进强工业行动,一项项“绿”“智”转型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涌现,重塑着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着发展新格局。
特色产业奔富路
夏日晨光中,华亭市砚峡乡曹家沟村的山野间300多个蜂箱整齐列阵,上演着一场“甜蜜事业”的转型记——传统的养蜂场升级为集加工、生产、展销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
在策底镇红旗川,191座崭新的拱形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配备现代化设施的蔬菜基地,正书写着“菜篮子”经济的新篇章。水电路网的全面升级,让传统农业插上了集约化发展的翅膀。
“别看它小,可是增收致富的宝!”在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指着圈舍里的林麝笑道。这些温顺的小动物,产出的麝香堪比黄金。如今,华亭市已建成以砚峡乡为核心的林麝产业孵化园,18个养殖场如珍珠般散落在5个乡镇。
产业振兴的画卷在华亭大地徐徐展开:牛群在改造一新的圈舍里悠闲反刍;9万亩核桃林随风摇曳;3.8万亩蔬菜基地绿意盎然;即将开工的绿野牧歌现代农业产业园,更将为这幅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林下鸡的欢鸣到红牛的哞叫,从中蜂的忙碌到药材的芬芳,一个个特色产业犹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城美村兴”融新景
站在雷神山巅远眺华亭大地,清晰的交通路网如银线穿梭,楼宇建筑似春笋破土,健康步道如丝带蜿蜒。这座活力之城正以68.5%的城镇化率,书写着新型城镇化的生动注脚。
滨河北路施工现场,地下管网已织就“城市神经”,工人们正在进行健康步道铺设和绿化带种植等工作;东升商贸步行街上,老墙面褪去斑驳旧裳,新铺的青灰地砖映着晨光……今年,全市2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三供一排”老化管道更新等项目让这座全国县级城市体检试点城市愈显年轻。
乡村振兴奋笔挥毫处,处处可见“诗与远方”。什民村的溪流唱着清凉小调,邓家塬的星空帐篷缀满银河,朱家坡的蔬菜大棚里,嫩绿的菜苗正书写“土特产”的致富经。
朱家坡村,这个“让城里人羡慕”的村庄,用合作社的金钥匙打开了共同富裕之门——2024年,朱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47.8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万元,47.85万元集体收入与2.1万元人均收入。今年,还被评为全国文明乡村。
如今的华亭,绿意盎然的城市肌体与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正以“各自有奔头”的自信,共同拓展着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天地。
- 2025-06-26【新时代陇原先锋】 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记华亭市山寨乡甘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伟
- 2025-02-28联动共治化解矛盾风险——华亭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 2024-11-23【甘快看】甘肃华亭:综合性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 2024-08-14做群众安全的守护者——甘肃省科学院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赴华亭崇信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