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小陇热线 >> 政策解读

科技赋能 给城市管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2025-08-01 0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科技赋能 给城市管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共享单车监管系统

  垃圾分类监管平台

  “一车一证”的瓜果摊点

  智慧公厕系统

  清晨的阳光刚洒上兰州的街道,城市的“智慧大脑”已悄然苏醒。从会感应开门的垃圾分类箱房,到能自动报警的智慧公厕,再到实时调度的共享单车管理系统……如今,兰州市城管委通过科技赋能,给城市管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藏着越来越多的贴心与高效。

  垃圾分类箱房“会思考” 居民投放更省心

  “叮——”随着居民靠近,垃圾分类箱房的投口应声开启。“这个感应系统很灵敏,投完垃圾还会自动称重。如果垃圾桶快满了,满溢报警系统就会提醒我们及时清运。”在兰州市高新区红星紫郡小区,记者看到垃圾分类智能箱房替换了原有的露天垃圾桶,实现了集美观、环保、智能于一体的效果。

  居民张阿姨提着两袋垃圾走来,箱房投口感应开启,她熟练地将菜叶投入“厨余垃圾”口。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科工作人员邱子恒介绍,“每个投口都印着醒目分类标识,老人小孩都能看明白,现在居民分类投放正确率比以前提高了三成多。防夹手设计更是考虑到了老人和小孩的安全,现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明显高了不少。”

  据了解,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了全市各区目前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设成果,通过数据对接、数据填报、数据导入等多种方式做到全面系统掌握全市垃圾分类现状。目前,平台已对接驰奈和丰泉两个场站的实时投放数据,有效督导垃圾分类的规范执行。智能箱房不仅解决了传统垃圾桶脏乱差的问题,更通过数据反馈形成管理闭环,让垃圾分类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社区治理的新亮点。

  智慧公厕“能报警” 如厕体验更舒心

  走进城关区五福巷的智慧公厕,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人流量和氨气、硫化物等异味指标,一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市城管委数字中心工作人员陈星宇指着公厕外的智慧显示屏说,“接到报警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辖区环卫人员来通风保洁,确保市民如厕环境始终舒适。”屏幕上,实时更新的厕位使用情况、温度湿度等数据,让管理效率一目了然。

  目前环卫系统在主城区人员密集区域投入运行20座智慧公厕。这些公厕不仅配备了基础的感应冲水、节水照明设备,更通过智能传感器构建起“环境监测—自动预警—快速处置”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同时,保洁次数、公厕评比、空气质量、人流量趋势等数据,通过智慧公厕系统显示实时记录,实现保洁人员考勤自动化、智能化,为人员考核提供数据依据,让“看不见的管理”变成“可量化的服务”。

  智慧公厕的推广,让“方便之事”更方便,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共享单车“有管家” 街头秩序更顺心

  从街头转向幕后,市城管委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上,共享单车分布热力图正不断闪烁。“你看这处红色区域,单车密度超标了。”工作人员刘昊边操作鼠标边解释,“我们通过蓝牙嗅探设备定位,再联系企业调度,执行0531工作法,五分钟内响应,三十分钟内到场,一小时清走多余车辆。”屏幕上,一辆辆共享单车的图标正从红色区域向周边扩散,“以前光靠人巡逻,效率比较低,现在系统自动预警,效率至少提升50%。”说话间,平台上的热力图正从红转黄,广场周边的单车渐渐归位整齐,骑车市民扫码时再也不用在乱堆里翻找。

  共享单车乱停放曾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如今在科技助力下有了新解法。依托共享单车监管系统,全面采集、整合共享单车相关数据,构建全市共享单车管理综合数据库,通过预警机制,实时识别单车超量停放等问题,并迅速启动处理程序,有效提升城市整洁度和市民出行体验。

  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电子围栏15485个、共享单车45177辆、共享电单车24992辆,形成了“电子围栏+智能调度+信用管理”的立体化治理模式。“以前上班时要么扫不到车,要么大量单车堆在一起,有时还有乱停的单车挡在路上,现在骑车方便多了。”上班族王先生说。科技让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顺畅。

  瓜果摊点有“章法” 民生温度更暖心

  盛夏的金城瓜果飘香,自2025年应季自产自销瓜果临时摊点开市以来,瓜农们再也不用为摆摊位置发愁,每天清晨就能在指定区域有序经营。在主城区设置的摊点位置,瓜果摊车整齐停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实惠的本地瓜果,浓浓的烟火气里透着城市管理的精细。

  “今年兰州市共设置了425处、2040个临时摊位,分布在主城四区及高新区主次干道以外的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城关区酒泉路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张泽中介绍,“我们通过严格执行‘一车一证’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完善服务保障,并建立‘城管+交警+街道’联合治理机制,形成共建共治的管理闭环,确保摊点设置规范、环境干净整洁。”

  市城管委依托摊点管控系统,将符合设置条件要求的摊点信息录入监管程序,严格按照“一摊一码”进行规范管理。摊主扫码即可查看经营要求,城管人员通过扫码可快速核查信息,明确管理主体、负责人、经营类型、经营时间等信息,形成统一管理的电子台账。这种“科技+服务”的模式,既解决了瓜农销售难题,又避免了占道经营乱象,实现流动摊贩定点经营的精细管理、准确管控,建立常态化巡查管理机制。

  目前平台已录入全市1385个摊点信息,实现“一车一证一码”,用数字智能监管代替人工被动巡查,有效保障了摊点设置规范有序、卫生干净整洁。瓜农马师傅说,“以前车停在道路两边怕不合规不敢摆,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生意安稳多了。”

  “我们正全力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升级,让科技真正赋能城市治理。”市城管委数字中心主任陈娜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市委1139工作部署,深化智慧平台建设,在环卫设施、垃圾分类、市容整治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让兰州更宜居、更美丽,为强省会行动注入城管力量。”

  记者手记

  从会“说话”的垃圾分类箱房,到能“报警”的智慧公厕,从有“管家”的共享单车,到讲“章法”的瓜果摊点,兰州正用科技的力量编织一张精细管理的大网。这张网既有制度的刚性,又有民生的温度,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效率与温情,在“智慧”与“人文”的交织中,书写着新时代城市治理的答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琪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