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嘉峪关市世纪园小区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从“飞线遍地”到安全便利

2025-07-31 08:42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随着城市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停车难、充电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治理中的难点。位于嘉峪关市新华路的大众社区世纪园小区共有住宅37栋,电动自行车1500余辆,“飞线充电”、违规停放曾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

  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与世纪园小区携手,通过改造及新建停充车棚、增设便民单仓充电箱、创新应用智能安防及灭火系统……疏通停充环节、消除风险隐患,解决了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遍地”等难题,探索出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路径。

  因地制宜:规范化建设集中充电场所

  “治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光靠巡查整治还不够,还得来点‘实在手段’。”嘉峪关市大众社区党委书记景兆栋道出治理核心。

  为满足居民需求,嘉峪关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大众社区积极推动电动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工作。“2024年以来,我们按照‘综合施策、疏堵结合’的原则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以消防指导、社区协调、物业主管、居民自发的方式,新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并增设充电端口。”嘉峪关市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孙倩介绍。

  在世纪园小区,以旧改新的独立电动自行车库——“爱车能量驿站”,整齐停放的电动车正在通过智能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记者看到,智能充电装置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充电电流和剩余电流等,并配备错峰充电、预约充电、充满提醒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小区物业经理许桥生介绍,车库采取包月收费,居民每月只需缴纳35元便可在此处充电停放。车库内还配备了充电器存放柜。“‘一家一柜’方便居民存放,既能减少居民上下楼来回奔波,也能从源头上防止居民带电池回家充电。”许桥生说。

  “特别方便”“不怕风吹日晒雨淋”……“爱车能量驿站”赢得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据了解,世纪园小区内共有两个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均为原有车库改造升级,由原开发建设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委托物业运营管理。升级后的车库实现了“四有”:即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智能充电设施、有防火分隔、有超细干粉灭火设施、有充电安全提示。

  停车库内充电位有限,为满足更多居民充电需求,社区联合第三方机构在高层住宅附近增设了室外停充车棚,棚内灭火器、摄像头等设施完备。“室外停充车棚是小区利用率最高的充电场所,车棚内配备的充电器存放箱供居民免费使用,有效提升了居民集中充电的积极性。”景兆栋说。

  “目前小区共有电动车充电停放场所15处,具有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控电量变化、充满断电功能的充电端口618个。”景兆栋表示,“经过持续建设,小区内已基本实现高层住宅‘一栋一车棚’的目标。”

  一户一箱: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在世纪园小区,记者看到楼栋外墙上安装着一些灰色铁皮盒。原来,这些铁皮盒“内藏玄机”。

  “这里面装有安全插座和自动灭火球。”许桥生介绍,这是社区为居民配备的单仓智能充电箱,每户独立使用。居民需要充电时,只需将电池放到充电箱中即可。

  景兆栋解释,室内集中充电点和居民家有一段距离,此外第三方充电端口要收取服务费……部分居民仍习惯将电动车推到自家地下室或者“飞线”充电。为解决此类问题,社区采取“业主自费+社区补贴”的方式为居民安装智能充电箱,实现“一户一箱”。充电箱电源引自居民家中,无服务费,电费计入居民家庭用电。

  “从自家接电源,不用担心外面充电口不够,便捷又安心。”李大爷拿着已充好的电池满意地说。

  据了解,充电箱还设有外在接收器,用户可通过手机程序实时查看电流、功率等信息,发现异常情况还可进行远程断电处理,安全性和便利性大幅提升。

  “单仓智能充电箱具备过充保护、过流保护、防雨防雷、自动灭火等功能。遇短路、温升异常会自动跳闸断电,箱内着火时灭火装置会自动启动,柜门四周设有密封条可阻隔氧气抑制火势,并防止有毒气体外泄。”嘉峪关市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单仓智能充电箱电费透明、使用安全、成本低,还具有防雨、防盗功能,深受居民欢迎,目前小区内已有约300户居民安装。”景兆栋说,单仓智能充电箱安装后,一些不愿使用集中充电设施的居民有了安全便捷的自充选择。

  小区南门还安装了12仓智能换电柜。智能换电柜具备实时监控功能,一旦发现异常会即刻断电并推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平台,厂家会立即组织人员排除故障。“安装智能换电柜主要为了方便外卖骑手或快递人员在小区内快速换电。”许桥生说。

  景兆栋坦言,过去居民虽知入户充电、“飞线”充电不安全,但苦于无处可充,导致乱象频出。如今,小区充电端口与车辆比例达到1∶3,还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充电选择,充电难题迎刃而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管理更顺畅,居民充电更便利和安全。

  科技护航:守好电动自行车“安全关”

  在合理规划建设充电场所“疏”的同时,如何有效“堵”住安全隐患,是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关键。

  世纪园小区通过“智慧化治理”手段,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监管体系,综合运用电梯智能梯控、烟火探测报警器、智能充电桩及预警平台等设施,为电动车安全加装多重“保险”。

  为杜绝电动自行车进入楼宇,小区物业累计投入20余万元,为10栋高层住宅的17部电梯加装了电梯智能阻止系统。该系统利用视频监控和算法实时识别和抓拍,一旦检测到电动车进入,电梯立即停梯报警。“警告音会持续提示,直至车辆退出。”许桥生说。

  记者探访小区电动自行车室内停车库时发现,车库内配备了联网型独立感烟探测器、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一旦发生火情,烟雾报警器可联动灭火系统快速灭火,同时将报警信号实时传送至值班室,确保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处置。

  小区部分室外停充车棚加装了红外温感摄像头,能够全天候监测电动自行车车棚安全情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温度,系统将立即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号推送至微型消防站。部分停充车棚还设置了简易喷淋系统,供工作人员在火情初起时快速启动处置。

  记者了解到,小区室内充电场所均实行实名登记并配备监控,室外充电端口也支持扫码绑定用户。这种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锁定涉事车辆、人员及位置,为后续调查处理提供关键依据。

  科技是手段,落实靠管理。

  世纪园小区通过多方协同,将安全防线扎得更牢:嘉峪关消防救援支队督促充电设施运维企业每月开展全面检查,确保问题及时整改,推动建设与管理单位形成监管合力;社区联合消防、公安、物业及志愿者、居委会加大巡查力度,对飞线充电不规范行为进行劝导制止;社区充分发挥“1+3+M+X”网格治理效能(即1名网格长、3名网格员,联动公安、消防等执法力量和水、电、气、物业等城市服务力量,并吸纳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参与),广泛宣传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危害。景兆栋表示,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的模式,有效筑牢了世纪园小区的消防安全防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