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以城乡融合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城镇化率达65.8%。近年来,华亭市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乡村,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夜幕降临,华亭市体育运动公园的城市书屋内灯火通明。这座7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藏书5000余册,已成为市民休闲充电的“精神驿站”。“现在这里环境好、书籍多,下班后我经常来。”市民张丽说。
作为华亭市146项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亮眼一笔,城市书屋正是华亭市深耕民生、优化公共服务的生动缩影。如今,漫步华亭街头,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成为市民转角遇见的风景;城市书屋、智慧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均衡分布,与这些城市景观共同织就了便捷可及的“15分钟城市服务圈”。这一切,让65.8%的城镇化率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融入了柴米油盐的民生温度,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刻度。
在华亭市应急供水水厂,工人们正对设备进行最后调试。这一项目的试运行,标志着困扰城乡群众多年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过去一到旱季,水压不足,家里经常断水。”家住西华镇的村民李建国说,“现在新水厂建好了,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了。”
华亭市水务局副局长金鑫介绍,近年来,华亭累计投资1.42亿元实施供水工程,农村供水覆盖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99.2%,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96.86%,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新型城镇化的“新”,不仅体现在城市的更新迭代,更写在乡村的振兴画卷里。走进山寨乡东街村,文化墙上的民俗文化彩绘栩栩如生;文化广场上,村BA赛事正酣;连片的蔬菜大棚里,辣椒、西葫芦等蔬菜长势喜人,温室中的草莓鲜红欲滴。
“我们村从2022年开始发展蔬菜产业,现在有350多座钢架大棚,带动7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东街村党支部书记马丽萍说。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东街村结合河堤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将本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打造特色景观,成功创建“和美乡村”。
华亭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编制5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成10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形成以牛、果、药、菜为主导的“4+N”产业格局,既保留了乡村的“高颜值”,又夯实了产业“硬支撑”,绘就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从城市书屋的“文化温度”,到供水工程的“民生厚度”,再到和美乡村的“发展广度”,华亭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乡面貌的蝶变,更是群众生活品质的跃升。
今年以来,华亭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2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滨河路环境综合整治、灾后重建等项目全面建成,世纪花园E区二期、城区天然气输配、“三供一排”老化管道更新等项目加快实施。扎实开展“五难八乱”专项整治,拆违拆临65处,治理城市顽疾2600处,入选全国县级城市体检试点城市。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12个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及和美乡村创建完成任务的70%,G344和S216线环境整治完成建设任务的65%,7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庞磨村塌陷搬迁、凤仪公园、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加快实施,建成“四小园”847个,整改问题厕所254座,朱家坡村获评全国文明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落实“一键申报”机制,为637户2185名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就业、产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风险消除481户1627人,消除率75.5%。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变化,正勾勒出新型城镇化的美好画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将继续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在“强县域”行动中笃定前行,让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亭篇章。
通讯员 张小兵 王亚红
- 2025-05-07民乐:构建农村物流新体系 绘就城乡融合新蓝图
- 2024-09-06泾川: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 2024-08-06金塔:城乡融合发展“加速跑”
- 2024-01-17民乐: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