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思政课堂 澳门青少年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7月25日上午,在祁连雪峰与苍松的映衬下,“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活动来到张掖高台县。30名澳门师生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研学之旅,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作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这里的前身是1957年建成的高台烈士陵园,长眠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位西路军先烈。
2016年,纪念馆二期扩建后,园区占地8.8万平方米,形成“七”字形中轴空间——通透式大门、“血战高台”群雕、烈士纪念碑、阵亡烈士公墓、第一与第二陈展馆依次递进,气势恢宏。
上午10时许,师生们整齐列队,缓步来到陵园,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敬。
走进纪念馆,3600平方米的展厅以“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为主线,分八个单元再现了21800余名西路军将士西渡黄河、血战河西的悲壮征程。

序厅内,高8.7米的“西路军军魂”组雕以断裂式浮雕语言,刻画了战士相互搀扶、突出重围的瞬间。一件件军衣、一把把大刀、一幅幅再现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油画,让同学们不时驻足、低声交流。
特别是多媒体景观箱、光电沙盘等现代技术,让90年前的战火与信仰触手可及。

“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先烈们在戈壁沙漠浴血奋战、用信念抵抗饥饿和严寒的英勇无畏。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如今安稳的新中国。”化地瑪圣母学校高二学生陆梓瑜说,“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也提醒我们要把这份勇气与担当带回澳门、带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高二学生陈茹琳站在一面展墙前,久久不愿离开:“墙上展示的历史事迹与文物深深吸引了我。”她说,“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让我了解了红军的奋斗历程,更让我感受到他们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陈茹琳告诉记者,红军的精神无疑是勇气与信念的象征,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为中国人铺展出通往和平社会的道路。
“这种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明白当前的和平与荣华来之不易。”她还说,“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去继承这份精神,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每一个岗位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出纪念馆,祁连山的雪线依旧洁白,仿佛在无声地提醒:历史从未远去,理想之光长燃。
- 2025-07-24“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走进甘肃省博物馆
- 2025-07-24“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活动在兰启动
- 2025-07-11黄河涛声伴成长 金城四日铸同心——“石榴花开·同心筑梦”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侧记
- 2025-07-07甘肃“石榴花开·同心筑梦”研学团来兰触摸文脉感悟多元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