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渭河源头的“文旅对话”——渭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大会侧记

2025-07-25 08:57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冯文奇 李胤婷 张含华 王瑞刚

  七月的渭河源头,松涛低吟,碧野如洗。“贯通渭水文脉·共建旅游强国”,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一场汇聚行业智慧、凝聚发展力量的渭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大会在渭河源·如驿部落如约启幕。

  渭河,这条全长818公里的“母亲河”,从甘肃定西发源,流经天水,滋养陕西关中平原,最终汇入黄河。它不仅是一条地理脉络,更是一条文明脐带——陇西、天水、宝鸡、咸阳、西安等历史名城沿河而兴,周秦汉唐的恢弘史诗在此挥就。

  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甘肃文旅集团与陕西旅游集团率先扛起大旗。大会吸引了陕甘两省文旅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众多重点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渭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擘画未来发展新蓝图。

  “渭河之贵,在于她源远流长、璀璨无比的文化遗产。”市委书记汪尚学在致辞中,将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现实交织呈现,定西的威远楼、秦长城遗址,与通渭温泉、岷县草原的现代避暑名片相映成趣。而“药都薯乡”的产业魅力,更让文旅与当归、黄芪等道地药材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甘肃文旅集团董事长石培文的主旨演讲,为协同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打破壁垒,建立两省文旅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共绘区域发展规划;资源活化,串联“文化探秘线”“生态康养线”“乡村体验线”三条主题线路;产业布局,以“山水为脉、文化为魂”,构建带状分布、辐射周边的产业格局……

  而在大会主论坛上,来自陕甘两省文旅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甘肃文旅集团、陕旅集团、中旅数科等龙头企业代表,围绕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数字赋能等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分享了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独到见解,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会场内,理论迅速转化为行动:签约落地,甘陕两大文旅集团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在资源开发、客源互送等领域迈出实质性一步;跨省联动,福建、贵州、宁夏等省份代表远道而来,共谋“海丝”连“路丝”“黄小西”品牌西进;多元赋能,智库专家献计乡村振兴,企业代表分享“文旅+数字”“文旅+康养”融合案例,“文化+科技+资本”的生态圈初现雏形。

  现场还重磅发布了精心策划的渭河流域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线路整合了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选择,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领略渭河流域的魅力。此外,与会嘉宾还展开了热烈的沙龙对话,针对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思维的碰撞中,分享成功经验,探寻解决之道,为渭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文化解码+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是激活渭河文旅基因、打造现代旅游产品的关键。”中旅数科总经理王其辉认为。探源渭水八百里,寻根文明八千年。会场外,与会嘉宾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探源踏访之旅。沿着精心规划的“大禹导渭”文化路线,他们深入渭河源头,先后探寻大禹殿、祭渭坛、龙凤双泉等标志性景观,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禹导渭”的治水传奇,领略渭水源头独特的生态之美。

  一路上,大家或是驻足聆听讲解,或是拍照留念,纷纷被渭河源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

  “此次来到渭河源头渭源,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占方感慨万分,她出生于渭南,渭河对她而言,是承载着童年记忆与家乡情怀的母亲河。在她眼中,渭源不仅有着淳朴的民风,凉爽宜人的气候,还有着如诗如画的秀美风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休闲度假的不二之选,也让她看到了渭源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无限潜力。她还提到,渭南与渭源虽地域有别,但同属渭河流域,文化一脉相承,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深度挖掘和开发渭河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梁学成同样对此次活动赞誉有加。他表示,借着大会的契机,自己有幸首次踏上渭河源头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色让他大为惊叹,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此次活动搭建了渭河流域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全方位挖掘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价值。”

  梁学成认为,渭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旅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旅游新业态,完全能够打造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领略渭河流域的独特魅力。

  这场以河为名的聚会,不仅签署了文件,更种下希望的种子。当陕甘两省以“六位一体”框架紧密编织文旅纽带,当定西的“20度夏天”与西安的盛世长安被一条水道紧密连通,渭河,也从古老的地理符号正加速蜕变为一条贯通千年文脉、惠泽沿线民生的文旅“黄金走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