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扬优势强特色推动绿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张掖:扬优势强特色推动绿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贺承冬
我市始终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优质蔬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紧紧围绕打造绿色蔬菜、戈壁节水农业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为抓手,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发展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推动绿色蔬菜产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强化政策引领,蔬菜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市上相继出台《张掖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支持蔬菜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种苗繁育、科技研发、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落实“旬调度月分析季研判”工作制度,督促指导县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压紧压实蔬菜稳产保供责任。上半年,全市建成供港蔬菜生产基地20个,单茬种植面积4万亩,复种生产面积达11万亩;建成万亩以上蔬菜生产乡镇20个、千亩以上蔬菜生产村150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7.32万亩(含复种),蔬菜产量81.56万吨。
聚焦项目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持续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设施农业补助项目资金1.09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设施农业奖补资金670万元,全力推进甘州区万亩零碳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戈壁农业产业园B区、高台县保银集团西部辣椒产业园、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暨育苗中心等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建成设施种植业5352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2.5%,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立足特色优势,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印发《张掖市加快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起草编制《张掖市有机蔬菜产业园建设规划》《甘州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打造“一轴一园多点”产业发展格局。优先安排市级衔接资金250万元,通过土壤改良、农艺提升等措施,培育打造示范典型,创建甘州区马站村、高台茂雄等市级有机蔬菜基地示范点5个,提升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蔬菜基地2.64万亩,其中已转换认证0.24万亩、正在转换2.4万亩,认证蔬菜产品34个,产品数量、基地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强化科技服务,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强化与科研院校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蔬菜种植关键技术攻关和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提升蔬菜质量效益。
组织蔬菜产业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余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户3200多人次,发放挂图、手册1.5万余份,有效提升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能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低温、雨雪、冰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36条,制定下发设施蔬菜科学防御措施12项,指导农户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立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全市建立蔬菜、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点26个,引进西蓝花、菜花、芹菜等国内外优良品种134个,集成推广工厂化育苗、无纺布促成栽培技术、辣椒机械化移栽等新技术34项,建立集约化育苗基地30余处,全市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达18亿株,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品牌培育,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以打造“金张掖有机蔬菜”为突破口,着力提品质、创品牌、增优势。全市认证蔬菜类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47个,注册“金张掖夏菜”集体商标1个,“甘州娃娃菜”等3个产品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发年鑫鼎”等24个产品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大中城市累计建立蔬菜销售档口56个。组织蔬菜生产销售企业组团赴北京参加“金张掖农优品”进京推介会、张掖蔬菜进两会等宣传推介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振兴农产品产销对接会,高标准完成2025年全国两会保供工作,娃娃菜、马铃薯成功入围2025年两会保供产品,首次走上国宴餐桌,进一步提升“金张掖有机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持续优化布局、强化支撑、深化创新,我市绿色蔬菜产业在集群规模、设施水平、有机发展、科技赋能及品牌塑造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25-07-23张掖民乐:深耕文旅沃土全域融合“景”上添花
- 2025-07-16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油菜花开引客来 农旅融合促发展
- 2025-07-15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敲门看灯”点亮基层治理温情之光
- 2025-07-17祁连山下是我家 | 民乐:农技赋能筑牢丰收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