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五十三中师生联手给老墙穿上“花衣裳”

2025-07-23 08:3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7月的兰州,太阳把铁轨晒得发烫,铁路东村街道那条藏在老楼中间的小巷子里,比天气更热的是一群“小画家”的热情——38名兰州五十三中的学生正蹲在墙根下,手里的画笔在斑驳墙面上“跳着舞”,6位老师在旁边忙前忙后,他们给这条老巷“穿”上了件满是故事的“花衣裳”。这是在铁路东村街道“大党委、大工委”机制引领下,师生们与铁路东村社区携手开展的“美化社区环境、传承文明新风”扮靓小巷行动。两天时间里,师生用画笔勾勒文明新风与岁月记忆,以实际行动践行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成为校社联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老墙变身“时光隧道”

  走近一看,这面墙可太有看头了!最显眼的是一列列“会变魔术”的火车:左边还是冒着白汽的绿皮蒸汽机车,烟囱里仿佛还能听见“呜——”的长鸣;往右边挪两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依次排开,最后头那辆银白色高铁“咻”地一下“冲”出画面,车轮上的线条都带着风。墙绘在内容设计上独具匠心,既紧扣社区“铁路基因”,又深植陇原文化土壤。画作以火车的演变为主线,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现代高铁的飞驰,串联起一代代铁路人的奋斗岁月与专属情怀,每一笔都承载着铁路职工与铁轨相伴的青春记忆。同时,设计中巧妙融入甘肃大地的文化印记:祁连山的壮阔轮廓、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影、马家窑彩陶的古朴纹路、傩舞面具的灵动神韵,以及西北特有的动植物意象……墙绘借鉴敦煌壁画的经典色调,让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浓浓的陇原风情。

  “我爷爷就是铁路工人,他总说以前跟火车打交道的日子,这些画就跟把他的故事画出来了一样!”负责画蒸汽机车车轮的同学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指着画里的细节,眼里闪着光。

  汗珠子摔八瓣 小巷焕新颜

  “这两天太阳太毒了,孩子们后背的汗把T恤洇得能拧出水,脸上晒得红扑扑的,跟画里的丹霞山似的!”五十三中的老师一边给同学递水,一边笑着说。同学们却一点不觉得累:有的蹲在地上勾线条,膝盖都磨出了红印;有的踮着脚往高处涂色,胳膊举得酸了就甩甩再继续;老师则当起“调色大师”,手里的颜料盘五颜六色,跟打翻了彩虹似的。原本灰扑扑的老墙,一天一个样,慢慢变得鲜活起来。“你看这处傩舞面具,我改了三次才满意,现在看着它‘笑’得那么精神,比在画室里画画有成就感多了!”一位女生指着墙上灵动的面具,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墙会“说话” 老街坊挪不动腿

  墙绘快画完时,来巷子里看热闹的街坊络绎不绝。韩奶奶拄着拐杖站在画前,用手轻轻摸着墙上的火车头,眼眶有点湿:“住了几十年的巷子,没想到能变这么好看!这画里的火车、山山水水,看着就亲切得很!”路过的铁路老职工更是挪不动腿,指着画里的细节跟旁边人念叨:“这蒸汽机车的连杆,当年我天天跟它打交道,画得真像!”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可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想让大家知道“社区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墙绘不仅让昔日的小巷子旧貌换新颜,更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了铁路情怀与本土文化,尤其让曾为铁路事业奉献的老同志们,在熟悉的元素与亲切的氛围中感受岁月沉淀与生活美好,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