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花椒产业“链”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七月的陇南武都区柏林镇,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翻涌成绿色的海,枝桠间缀满的青红果实压弯了枝梢,空气中浮动着麻香与阳光交织的气息。椒农们戴着草帽、背着背篓、挎着篮子穿梭其间,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柏林镇严格按照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立足独特地域优势,把花椒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依托产业扶持政策,建基地、抓管理、强科技、保安全、促营销,使花椒产业实现了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大转变,实现从荒山坡到“金果园”的转身。

万亩椒林铺就“绿色银行”
柏林镇位于武都城区以北的北峪河流域中游地带,正处于花椒种植最佳适生区内。在区林草局和区花椒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退耕还林项目,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补植栽植,打造袁家坝村无刺花椒示范基地,实现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历史转变。
截至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突破2.1万亩,覆盖20个行政村,2025年预计总产量达110万斤,产值突破5500万元,花椒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80%以上,形成“南北二山连片种植、沿川地带示范带动”的产业格局,花椒产业已成为柏林覆盖面最广、群众受益最大、认可度最高的增收产业。
产业路网打通“山乡动脉”
随着花椒产业的不断壮大,陡峭的山地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山地运输难题,柏林镇立足镇村实际,以“产业路+轻轨”双轮驱动,破解“最后一公里”瓶颈。通过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新修产业路4条26公里,不断畅通花椒产业发展路域环境,为花椒盛夏采摘,发展壮大花椒特色产业打通“快车道”。
同时,积极争取武都区农产品轨道运输设施建设项目,货运轨道环线6条,总长度4080米,受益花椒地面积1100余亩,受益农户210余户,让花椒坐上“小火车”,减少农民劳累程度,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让群众真正实现由“椒虑”向“椒傲”的转变。

科学管护激活“椒香产业”
紧扣产业振兴主旋律,围绕促产量、提质量、增效益的工作方针,柏林镇抢抓全国首个县(区)级无刺花椒专家工作站落地机遇,以“科技+人才”双支撑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多次邀请专家工作站专家实地指导、现场培训,把田间地头当做“练兵”“比武”的大舞台,严格按照刨盘、清园、施肥、修剪、涂白、防虫灭病等综合管理措施,扎实开展经济林综合管护工作。
同时,建设全区花椒提质增效示范点2处,为各村选拔培养2-3名花椒种植管护土专家,为农户指导花椒综合管护,使广大椒农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确保来年花椒产业提质增效、丰产丰收。
织密安全网护航“椒香路”
为切实加强花椒采摘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防农用车违法载人引发交通事故,维护良好的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保障椒农生命财产安全,柏林镇多措并举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联合安化交警中队成立检查组,在重点路段、时段严查二轮、三轮摩托车及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行为。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对村社道路、产业路进行隐患排查,提前整修田间道路,设置安全警示牌。通过“周二至周四下村日”活动,向群众普及交通法规及典型事故案例,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联农带农激活“市场引擎”
柏林作为花椒主产乡镇,辖内从事花椒经营专业合作社70余家,其中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效益好的合作社20余家。按照“聚链成群、转型升级”思路,积极开展农业企业提质增效行动,成功培育出多丰、瑞达腾达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具有竞争优势的花椒优质企业。
同时,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助力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通过“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先安排涉农项目、享受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合作社与区内外企业建立对应的供销关系,稳固拓展销售市场,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群众持续增收的叠加效应。
这粒曾被山风轻拂的花椒,如今已成长为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金果子”,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幸福密码”。接下来,柏林镇将继续以椒为笔、以山为卷,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通讯员 张珂 李让利
- 2025-07-17民乐:祁连山下花似锦 制种油菜长势旺
- 2025-07-18玉门:“指尖”种田 “慧”就粮仓
- 2025-07-18泾川:红牛“组团”跑出致富加速度
- 2025-07-18玉门:14万亩枸杞丰收 “红宝石”铺就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