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行走的思政课】兰州城市学院:传承培黎薪火 赓续艾黎精神

2025-07-20 20: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10日—7月13日,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一行八人,前往张掖市山丹县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传承培黎薪火 赓续艾黎精神”,通过学习参观、主题宣讲、访谈调研等形式,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追寻红色印记。

踏迹寻史,感悟精神伟力

山丹是艾黎的第二故乡,这里处处留存着艾黎生活、工作过的印记。实践团循着这位国际友人在山丹的足迹,走进一座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馆与遗址,在实物与场景中触摸精神脉络,与时空对话,感悟艾黎跨越国界的大爱与奉献。

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山丹培黎职业学院校史馆、山丹艾黎纪念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故居——擂台、艾黎与何克陵园、四坝滩遗址以及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农场遗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沉浸式参观学习,透过泛黄的史料、静默的实物与复原的场景,全方位了解艾黎与中国的深厚情缘以及为中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理解艾黎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共同缅怀为中国奉献毕生精力和心血的国际友人。

薪火相传,赓续精神血脉

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声情并茂地分享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的故事,再现国际友人在华奋斗历程;联合山丹培黎职业学院师生共同朗诵艾黎诗选《家》《山丹的夏天,一九四七年》,同唱《培黎工艺学校校歌》《友谊地久天长》;山丹艾黎纪念馆工作人员朗诵《为了新中国的黎明》,在共鸣中深化对其国际主义精神与革命情怀的理解。

在山丹培黎图书馆,实践团成员向20余位读者宣讲《情怀与精神——路易·艾黎的故事》,讲述其在华60年的卓越贡献。在交流环节,在来自中南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校的五名大学生志愿者,从艾黎捐赠图书中精选《沉重的翅膀》《山菊花》《黑色的郁金香》等,围绕书籍内容、作者、人物等分享阅读感受,引发思想共鸣,赢得掌声,现场气氛热烈。

躬行实践,探寻精神回响

在实践过程中,为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山丹县人民对于艾黎精神的认知程度,实践团精心设计并制作了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广泛调研当地民众对艾黎精神内涵及其生平贡献的理解认知。

实践团还走进亚洲最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在场史馆五个主题展厅的穿梭中,聆听着山丹军马场铺就绿色发展之路的故事。步入广袤牧场,祁连山下绿意无垠,骏马奔腾,草香弥漫,一幅科学治理与生态保护共同绘就的生机画卷铺展眼前,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实践。

在四坝滩遗址,村民向实践团成员动情讲述艾黎当年率师生开荒办学、引水修渠时发现“四坝文化”的往事,再现那段峥嵘岁月。遗址侧畔旁蓬勃生长的千亩玫瑰园,正是消防兵复员创业者宋积良发扬艾黎精神的现实注脚。“七十多年前,艾老用双手改变贫瘠,作为山丹人,我有责任传承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大家共建家园。”宋积良的话语,道出了艾黎精神在当代山丹的旺盛生命力。

为期四天的山丹实践,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沿着路易·艾黎的足迹,在校史馆的旧物中触摸“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实践真谛,在陵园的松柏间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毕生承诺,在军马场的辽阔里见证扎根大地、绿色发展的时代回响。这趟旅程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培黎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照亮未来的薪火——它呼唤青年躬身入局,将“努力干、一起干”的实干基因融入血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生逢盛世,定当讲好艾黎故事,弘扬艾黎精神,以“手脑并用”的实践品格和“创造分析”的智慧担当,在时代的土壤里深深扎根,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这份跨越国界与时空的精神之火,在强国征程上绽放更绚烂的光芒。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