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班列贯欧亚 中川北站物流园书写陇原丝路新答卷
丝路驼铃渐远,钢铁动脉奔涌。在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要道,甘肃兰州,中川北站物流园正以现代物流的磅礴力量,续写千年商路传奇。一条钢轨,串起双向奔赴的贸易脉络。在“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指引下,中川北站物流园以中欧班列为黄金通道,推动甘肃深度融入国际经贸大循环。

中川北站物流园的起重机 马伟晶 摄
物流枢纽:激活甘肃开放新动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甘肃凭借“东联西进”的地理优势一跃成为连接东亚与中亚、欧洲的交通枢纽,中川北站物流园兰州号中欧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为甘肃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兰州新区中川北站运营企业负责人介绍,兰州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于2015年首发,自兰州新区中川北站出发,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最终到达德国汉堡。中川北站作为兰州新区重要的铁路货运车站,也是兰州铁路口岸两大作业区之一,承担着新区大宗物资运输的重任。
“从中川北站发行的中欧班列有一千多列,货物吞吐量达到一百五十万吨左右。”兰州新区商投集团顺驰物流公司吴启铭副总经理表示,依托班列运行,中川北站物流园加速建设,带动仓储、加工、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物流体系,逐步成为连接世界的商贸物流枢纽,为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甘肃在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参与度,全面激活了甘肃对外开放的新动能。

吴启铭讲解中川北站物流园多式联运模式图 马伟晶 摄
双向贸易:助力甘肃外贸双循环
通过中川北站物流园,不仅让甘肃特色农业、工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也使得海外优质资源得以“反向奔赴”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负责人说:“中川北站物流园目前主要出口的是兰州新区自主生产的设备及百货物资,进口的则主要是中亚粮油、饲料。”
依托中川北站物流园的高效运转,甘肃成功构建起“甘味出海”与“海味入陇”的双向贸易网络。土豆、洋葱等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园区的集散和中欧班列的运输,摆上海外民众的餐桌。“甘味出海”的同时,中亚、中欧的粮油饲料产品也正乘着中欧班列聚集到中川北站物流园,这些进口的原材料既满足了甘肃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又符合民众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深受消费者喜爱。物流园的高效运转不仅让“甘味”特色农业产品在海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也让海外优质资源进入陇原大地,助力甘肃产业发展。
工业领域,中川北站物流园是“兰州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从2017年依托物流园向土库曼斯坦出口四台钻机开始,兰石集团设备出口的业务蒸蒸日上。今年一季度,兰石集团出口额达42065万元、同比增长340.36%,在手海外订单排产已至年底。

中川北站物流园停靠的火车头 马伟晶 摄
产业集聚:促进产运销协同共荣
“有了物流通道之后,贸易链条才能打通,有了贸易通道,产业才能落地,产业生产的产品又需要物流运出去,进一步发挥物流的价值。”该负责人表示。
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目标的引领下,中川北站物流园以中欧班列为依托,打通贸易通道,推动产业落地生根,区域产业蓬勃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环境,甘肃的农产品加工、粮油生产、饲料制造等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综合保税区内亚麻籽加工企业依托进口亚麻籽,采用先进的压榨、精炼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亚麻籽油,其产品畅销全国;益海嘉里(兰州)公司则以中亚进口小麦为原料,打造出系列高端面粉,满足市场对优质面粉的需求。大北农、海大等饲料加工企业通过中亚回程班列引入中亚粮食,加工成高品质饲料,为甘肃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为中川北站物流园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形成“物流带动商贸、商贸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物流”的良性循环。
中川北站物流园以中欧班列为脉络,串联起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往来。从货物集散到产业集聚,从物流枢纽到开放窗口,它始终以高效运转的姿态,推动“甘味出海”“海味入陇”的双向流通,带动产业协同共生。这个枢纽不仅激活了甘肃对外开放的新动能,更以合作共赢的实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留下了甘肃烙印。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马伟晶;指导老师秦冬雪、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08【重走西北角】黄土高原上的“玫瑰硅谷”:兰州新区智能温室绽放“智慧农业”新光彩
- 2025-07-08瓜州:“小红果”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 2025-07-08金塔:生态健康农业育“绿金”
- 2025-07-08华亭:棚连阡陌绿意浓 “蔬”写夏日好“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