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碳”寻废水“变身术” 兰州石化循环用水激活“绿色密码”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通讯员 张珂嘉
如何变废为宝,实现效益和环保双赢?如何资源循环,做到滴水归位尽其用?
地处黄河上游,兰州石化围绕“水”字,精打“经济算盘”、细耕“绿色账本”,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对用水和排污两头把控,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1至5月份,兰州石化水上公园、四季青排量同比大幅下降,双双超额完成黄河委员会排放指标。”公用工程一部总工程师徐文豪道出了兰州石化管水用水致力于循环发展的“秘笈”。
凝液回收:一滴水的华丽转身
5月23日上午,兰州石化橡胶部会议室内掌声雷动。历时3个月建设完成的凝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中交,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兰州石化节能减排的又一重要成果。
“这装置现场的‘白烟’,既有热又有水,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橡胶部生产组组长冯旭对公司领导现场调研时说的话记忆犹新。
橡胶部凝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是公司党委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主要是将装置间的凝液优化使用、厂区内疏水器凝液收集以及丁腈橡胶装置提浓塔塔釜凝液优化使用。通过精准高效利用装置自产凝液,不仅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更让工业废水“华丽转身”。
新上的凝液回收系统就像一个“节水魔术师”,把以前直接排掉的蒸汽凝液统统收集起来再利用,预计投运后每年可减少污水排出量约24万吨,相当于12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同时节约蒸汽1.6万吨,直接给公司省出了530余万元的真金白银,既实现了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又实现了提质增效。

技术改造:“新科技”激活节水“密码”
4月的装置,绿枝与花朵环抱。兰州石化炼油区除盐水系统刚刚解锁了一项“节水新科技”。全新亮相的污水处理一体机,不仅给除盐水系统注入了“活力新鲜水”,还玩起了“循环再利用”的高端操作——让反洗水也能“二次上岗”。
“炼油生产中,除盐水在保障装置稳定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改造前的老系统运行存在反洗水浪费大等问题,每年用水量也很大。现在通过采取先进工艺改造,破解了原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瓶颈,可以说一举解决了几个难题,把反洗的废水都循环利用起来,减少新鲜水的消耗。”兰州石化生产运行部王志衡向记者介绍。
兰州石化通过新建带混凝沉淀功能的新鲜水预处理装置,对三套除盐水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优化一级除盐水水源,增加原水预处理和反冲洗废水回用,全面提升了炼油区三套除盐水的处理能力,大幅降低水耗。可以说,这个改造不仅大幅节约了新鲜水用量,从源头上夯实了环保工作,更是兰州石化践行能耗达标、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新建的除盐水系统优化项目正在高效运转,反洗水回用率将达到95%及以上,每年可节约新鲜水48万吨,制水单耗可降低至1.1吨/吨,节约成本470余万元。
这是公司在节水减排道路上的又一重要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废水处理和回用能力。

循环利用:从“含绿量”到“含金量”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作为黄河上游的石化企业,兰州石化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本着“高水高用、中水回用、低水低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更多节水潜力点,构建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治理体系,实现水资源合理优化利用,营造企业、环境、城市和人共融共享的良好氛围。
走进公司公用工程一部化工净化水区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的标语格外醒目。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在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花草,还能看到工作人员用养金鱼的办法监测排入黄河的废水水质。
据生产运行部能源(取用水)管理组组长武兆东介绍,在固化前期化工区雨排污水用作厂区绿化用水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探索一水多用模式,将四季青缓冲池污水作为炼油区、化工区消防水系统补水、清罐作业用水、清换热器等用水,可年节约用水百万吨以上,同时也减少了同等量的排污处理,从源头上控制住各类污水外排,逐渐将节水管控措施前移,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兰州石化全面落实“以水定产、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城”原则,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环保治理责任、生态保护责任和绿色发展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务实举措推进控污减排及水循环利用,让每一滴水物尽其用,实现节水减排和变废为宝“双丰收”。
- 2025-06-23陇拍客丨肃南:“村马”驰骋助燃夏日旅游
- 2025-06-23陇拍客丨雨后祁连山 云海翻涌如仙境
- 2025-06-23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预报名通道开启
- 2025-06-23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兰州石化以人才之“强”铸就企业之“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