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养好“致富牛”走实产业振兴路

在甘肃崇信县,承载着黄土高原乡愁的古老窑洞,正被赋予崭新的产业使命。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当地探索出“窑洞生态养牛”新模式,让废旧窑洞变身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走进黄寨镇甘庄窑洞养牛示范点,改造一新的窑洞内,一头头平凉红牛毛色光亮、体态健硕。养殖大户侯卓边添草料边算起了增收账:“窑洞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牛少生病、上膘快!政府支持实打实——养一头平凉红牛基础母牛补1000元,窑洞养殖再补500元,见犊补母再补1500元,饲草还有补贴。我现在养着40多头牛,年纯收入超15万元!牛粪肥田种玉米,玉米秸秆喂牛,这条循环路子越走越宽。”这种“变废为宝”的创新模式,巧妙融合了传统养殖智慧、窑洞天然属性与政策红利。目前黄寨甘庄示范点现存栏平凉红牛485头,养殖效益显著提升,更探索出“生态循环、乡愁延续”的振兴新路径。
窑洞养牛的活力,正是崇信县红牛全产业链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崇信县锚定“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目标,谋划论证18个产业链重点项目,锦屏镇万亩饲草基地、黄寨镇养殖场配套等14个项目全面开工,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新培育2个产业强镇和3个专业村,创新“红牛贷”“红牛超市”模式,发放贷款270万元助力农户购牛250余头,推动小群体汇聚大规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陇通源5000头养殖场二期、黄寨振兴生态养殖场等项目加速建设,“崇甄”“芮和香”等企业品牌深耕西安、兰州等城市,平凉红牛肉成功入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食品供应名单,品牌溢价持续提升。
政策精准滴灌激活全链:县财政年列支2400万元产业奖补资金,优化涵盖母牛补助、牛棚建设、品牌培育、销售推广等的“五补一贴”政策,强力支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从冬暖夏凉的古老窑洞,到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养殖场,崇信县正以“窑洞生态养牛”为特色起点,通过项目驱动、链条延伸、品牌锻造和政策护航,推动平凉红牛产业向高质量迈进。
通讯员 戴鹏飞
- 2025-06-16玉门:五链齐发 奏响产业强镇奋进曲
- 2025-06-16华亭:果园来了“田秀才”树上结出“金果果”
- 2025-06-16西和:科技赋能“薯”光好 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 2025-06-16临泽: 田间“蒜”丰景 鼓起农民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