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书》:远古叙事之灵
作者:才旺瑙乳
我和冯玉雷是陕西师范大学校友,我是算术系(数学系),他是语文系(中文系)。我们共同的爱好是写作。我俩也曾同事过,一起供职于一家报社副刊部。在那间粗陋的办公室里相识,并结成挚友。
他虽然是兼职,但我们一直保持友谊至今。

那是我们的青春年华,阅读、喝酒、玩笑,快乐遮蔽了生命中的某些忧虑。就我个人来说,一些岁月近似于消磨。但冯玉雷不是,我经历了他在《肚皮鼓》《敦煌百年祭》之后写下的两部巨著——《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和《敦煌遗书》。为此我们痛饮,在我的房间里彻夜长谈,心中是六万万大地或者更远。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脚步,除了大量的工作和文章,还有大部头的《野马·尘埃》。每次见面都有些匆匆,但对朋友一如既往地真挚。近些年我与小恙相伴孤寂独处,他会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里提醒一下我,让我知道青春和友谊永不消失。

冯玉雷的文学多的是那种远古叙事,仿佛轮回转世也未曾抹去他的记忆。这是我一如既往喜欢面对他的原因,《禹王书》也不例外。

无论神话还是玉,只是载体,灵才是核心。这是我们俩话语投机之处。我们很早就聊过,神话故事如果停留在神是否存在的勘验,文学就消失了,艺术也失去了根基。我在一篇小文中写过:“事实上,人类一代又一代,皆受惠于神的滋养——在仪式的氛围中诞生,在神迹传说的滋养下长大,最后于向神的祷告和唱诵中逝去。神无论存在与否,他,都在滋养我们。”

中国人对玉的潜意识记忆也属于神话,不同的物赋有不同的意,不同的形蕴有不同的美,通灵的人才能入其堂奥。远古至今,这种文化的神性才是非遗传承的真正命脉。就中国人最熟悉的《红楼梦》人物贾宝玉来说,如果他出生时嘴里含的不是玉,而是一块铜,那红楼梦就会大异其趣,成了另一个故事。

大禹王用玉,也用铜。冯玉雷不但写玉、写铜(铸造九鼎),也写丝帛,它们曾经养育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思古向远,冯玉雷试图用史诗的笔,令这曾经的光芒留驻。

人的名字跟命运笃定会有某种天命联系,尤其是用方块字的人群。汉字中,王的腰间有一点即是玉,冯玉雷腰里天然有块玉。已经很多年,每次简短见面冯玉雷都会不停地谈论玉,直谈到我冰清玉洁。于是我揣测,《禹王书》里或许隐藏着他名字全部的秘密也未可知。
总有一天,冯玉雷的选择本身就会成为一个象征。

作者简历:
才旺瑙乳,藏族,男,甘肃天祝县人。发表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著有长篇神话小说《西藏创世之书》,与人合著有《藏域春秋》、《第四代人的精神》等。任甘肃多识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兼任藏人文化网总编。现居兰州。
- 2025-06-03《禹王书》:在奇幻的上古世界中触摸文明根脉
- 2025-06-03昆仑文化,玉根国脉
- 2025-05-30【甘快看】汉简里的河西水利建设与社会生活
- 2025-05-31【文化中国行】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