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洮河水养出南美白对虾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张 钰
四月的陇原大地春寒料峭,临洮县的洮花岛水产养殖基地却生机盎然。基地里,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排排虾池干净整齐,10余名工人忙碌在虾池间,水生态养殖净化监测等设备轰鸣,30万尾南美白对虾在35个虾池里欢快地游弋成长。基地的负责人兴奋地介绍,现在池子里养着的已是第三批虾了,去年11月份一期项目共投入虾苗128万尾,虽是第一次养殖,成活率就高达96%以上,这批虾正好在春节前后上市,现已全部销售完毕,实现收入200余万元,完全超出了预期。
临洮,因“临近洮河”而得名。洮河穿境而过,水资源相对丰富,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之前,县里就有加州鲈鱼等水产养殖的尝试,但因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该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破解之法。作为东西部协作对口区的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寻企业、找资源,多次到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接沟通,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到养殖基地、研究所总部实地考察调研。于2024年7月,促成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临洮洮花岛旅游文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建全县首个工厂化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临洮县洮花岛水产养殖基地。在“临洮速度”的加持下,基地仅四个月就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并于2024年11月底顺利投放了第一批虾苗。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先进技术支持下,基地采用目前国内最新一代的养殖技术和设备,通过盐度调配、矿物质添加等工艺,将清澈的洮河水转化为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的“人工海水”。引入智能控温、精准投喂等系统,采用“四精准”模式——精准控水、控温、投喂、监测,结合物联网传感器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养殖过程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基地负责人表示,传统土塘养殖亩产约2000斤,而这个陆基循环水系统亩产可达1万公斤,缩短了养殖周期,节水95%以上。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市北区协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常驻养殖基地,现场指导管理、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确保虾的高成活率、确保养出来的虾绿色健康,在高效高产养殖的同时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
南美白对虾在临洮的成功养殖,是“东技西引”的成功案例。东部地区先进技术的导入,不仅推动西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的示范项目,“西北热泵装备产业基地”也是引进技术助力西部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市北区的牵线搭桥下,山东齐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临洮本土企业甘肃新农生态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以市场换工厂”的模式联合打造产业基地,创新出东西部“技术+市场”协作新模式,东部企业提供核心技术和品牌资源,西部提供西北腹地市场和政策支持,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同时,派驻20余名工程师和专技人员常驻临洮,与本地团队共建研发中心,现已申请专利12项。基地负责人表示,从“燃煤取暖”到“零碳供能”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青岛与定西的深度联动协作,东部热泵先进技术填补了西北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空白,推动了产业的迭代发展,真正实现了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 2025-04-30定西市公安机关召开“清风2025”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 2025-04-30让彩陶“活”在指尖——临洮县博物馆的数字化破壁实验
- 2025-04-30汪尚学主持召开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专题协商座谈会
- 2025-04-30定西市委常委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四次集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