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让彩陶“活”在指尖——临洮县博物馆的数字化破壁实验

2025-04-30 09: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 丽

  “穿越”到古代,走一回“彩陶之路”;当一回“文物修复师”,让文物恢复原貌;参与文博知识答题,考取“状元”……在临洮县博物馆数字智慧展厅,有一个面向青少年建设的体验区,在这里,孩子们开启时光之门,感受历史的魅力、文明的灿烂、大自然的神奇。这个没有一件文物的“展厅”,已成为青少年了解悠久文明史的第二课堂。

  “在哪一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马家窑遗址?”“哥舒翰纪功碑位于临洮县城哪里?”“秦长城的西起点位于哪里?”在体验区里,几名小朋友正在大屏上点击“文史探秘”,参与文博知识互动问答,体验以文物为主题的益智游戏。

  走进临洮县博物馆,仿佛进入马家窑彩陶的海洋。双耳鬲、葫芦网格纹彩陶双耳罐、附加堆纹单耳罐、连珠纹彩陶豆、蛇纹碗……一件件彩陶,向游客娓娓讲述史前社会风貌。如果对马家窑彩陶知识了解不足,作为新手“小白”,不妨先去数字智慧展厅转转。通过数字化的模拟、演示和互动,马家窑彩陶的前世今生和历史气韵,在这里可感知一二。

  在数字智慧展厅里,一名游客把手放在互动投影触摸墙上,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的声画资料就投射在前方银幕,清晰而有层次感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在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中,游客眼前仿佛再现5000年前的场景,先民在洮河之畔种植、建房、烧陶,袅袅炊烟升腾人间烟火气。

  这件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小口,圆腹,平底,浓亮如漆的黑彩绘制在橙黄色的陶底上,形成灵动的漩涡纹,线条流畅、纹饰典雅、器型生动,体现了马家窑彩陶制造的最高水平,因其宝贵的文物价值成为临洮县博物馆的“顶流”。

  从策划专题文物展览,到设置数字互动装置,再到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马家窑元素在临洮县博物馆内随处可见。临洮县博物馆馆长韩军介绍说,马家窑文化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因此“马家窑彩陶”就是临洮县博物馆的鲜明主题,在展品的展陈方式和观众互动上,充分利用科技和数字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临洮县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马家窑人为何如此擅长制陶?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哪来的耐火材料?新石器时代如何过滤陶土?……随着意大利归还包含马家窑彩陶在内的56件中国文物,马家窑彩陶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2023年以来,带着这些疑问,逾40万人次走进临洮县博物馆,感受新石器时代的人间烟火,感悟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步入博物馆,立刻会被眼前一块巨大的数字魔墙所吸引。数字魔墙是马家窑文化的数字化成果,循环展示215件珍贵文物,轻触屏幕、拉伸图片,就能放大文物的细节和内部结构,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详细的文物资料。

  “微小的细节都能放大端详,比参观实物还清晰。”68岁的临洮市民羊世新和来自天津的亲戚、朋友一同来博物馆参观马家窑彩陶,一进门就被数字魔墙所吸引。他细细观赏每一件彩陶,为其充满想象力的纹饰、图案和流畅的线条而叹服。

  “你可以永远相信老祖宗的审美。”望着通过360度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和呈现的四圈漩涡纹彩陶双耳罐,羊世新发出感慨,全息投影技术使彩陶在色彩和清晰度上比实物更加饱满,沉睡千年的彩陶不再单以古朴厚重的面目示人,马家窑文化以更年轻、时尚的形式走进公众的视野。

  动动手指,轻点鼠标,登录临洮县博物馆官网,游客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览“彩陶文物展”,查看文物细节,感受彩陶艺术的独特魅力。临洮县博物馆原馆长李玉宏说:“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馆内和馆外协同,线上和线下联动,打破时空局限,让彩陶走出馆舍天地,走进百姓生活。”

  “站在显示屏前就可以欣赏大量馆藏文物,坐在家里也可以查阅文物图文资料,这是数字化给游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同行的游客杜仲国说。

  面对海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归纳、总结,以更具创新性、互动性的方式讲述好彩陶故事,是接下来的最大课题。韩军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马家窑文化的独特资源,开辟新路径,形成新优势,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以漩涡纹、水波纹、锯齿纹为主的马家窑彩陶特有纹饰系列的新玩法,同时探索运用3D打印技术,为游客打印个性化、定制式的彩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