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学科一体化“黄金救生圈”——庆阳市人民医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侧记
周亚楠
今年,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的庆阳市即将迎来验收大考。为全面提升示范项目质效,庆阳市人民医院围绕提升陇东区域急危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率先建立起全省唯一一个具有实体科室的创伤中心,摸索出一套具有“庆阳特色”的综合性高效率创伤救治新模式,为降低区域内急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转院率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多学科联动作战,闭环救治体系为患者抢回“黄金一小时”。在此之前,庆阳市各医疗机构对于区域内创伤患者采取急诊分诊、分科救治的模式,效果不够理想。为进一步满足急危重创伤患者救治需求,庆阳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3月正式成立创伤中心,统筹全院医疗资源,设立集胸外、普外、骨科、血管介入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伤外科,并以其为枢纽,以急救、急诊为前驱,以重症医学、麻醉手术、康复医学为支撑,以相关外科、医技为两翼,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依托数字化创伤救治平台和5G网络,全面推进信息化升级,将急救阵地前移,帮助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并评估制定诊疗方案,把“患者等医生”变为“医生等患者”,确保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无缝衔接,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目标,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医护人员10秒内接听“120”急救电话,3分钟内出车,1小时内从入院到手术,创伤救治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院在全市率先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诊疗工作模式,及时有效处置患者病情变化。
自2023年4月起,庆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在全国智能急救医疗管理平台“紫云系统”上报创伤患者数据,半年内排名稳居我省首位,连续三个月位列全国第一。
人才、技术、装备“三螺旋”驱动,推动创伤救治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人才引进和调配,庆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已拥有152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今年初,医院迎来中组部选派的第25批博士团成员(上海胸科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入驻,担任医院挂职副院长,全力推动创伤中心心脏外科建设,已初见成效。医院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将急诊急救工作经历纳入职称晋升必要条件。同时,医院与兰大二院协作共建,组织业务骨干赴北大人民医院、浙大二院等全国重点创伤医学中心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技术比拼,做好人才培养,荣获国家、省、市级团体奖12项,个人奖项45人次,10多名骨干医护人员取得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证书。积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创新业务开展,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AST)、床旁DR、介入栓塞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严重多发伤患者损伤控制性手术得到快速、有效开展,成功挽救多位危重患者生命。首次将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在创伤患者救治中,填补了庆阳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领域的空白。建立三支应急救援梯队,实行正副科主任、护士长值月、值周制度,为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供有力支持。合理运用项目资金,购置高精尖设备16台(件),有效提升硬件能力。实行多学科MDT救治模式,为后续损伤控制性手术或确定性手术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该院创伤中心还筹建了中毒临床诊疗中心,筹备开设“动物致伤门诊”,以点扩面持续扩大诊治范围,进一步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人文服务与科普宣教并驾齐驱,将“患者优先”理念融入点滴。在创伤外科,有一个“患者之家”,里面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并提供多种医学、文化类书籍,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增进医患交流。在急诊大厅,设有“便民驿站”,改善急诊候诊环境,力所能及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便利。创伤中心内部定期开展健康科普、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咨询、营养指导、法律援助等主题活动,打造“白金十分钟”公益宣传品牌,组织医护人员及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健康科普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万人,有效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个性化服务,让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不断减少的同时,就医体验也得到不断提升。
创伤中心自成立以来,创伤外科患者满意度持续名列全院第一,急诊科、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室患者满意度在全院位列前茅,累计收到锦旗200多面,感谢信100余份。创伤中心建设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庆阳市人民医院紧抓机遇、大胆探索,以创伤中心建设为样板,高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信息化学科建设,强化软硬件配备,完善中心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学科建设新经验。下一步,医院将聚焦患者需求,在其他学科和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先进模式,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 2025-04-22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庆阳高质量发展
- 2025-04-21庆阳:“三网协同”夯实绿色算力“底座”
- 2025-04-20【甘快看】甘肃新闻 | (强信心 看发展·招商引资拼落地)52天改造100天投产“庆阳速度”创智算中心建设新标杆
- 2025-04-21以碳代偿 司法生态补偿辟新径 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