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以碳代偿 司法生态补偿辟新径 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

2025-04-21 09:49 来源:陇东报

  原标题:以碳代偿 司法生态补偿辟新径 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

  近日,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与子午岭林区法院协同推动黄河流域首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落地庆阳。两名被告人通过购买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开创了黄河流域“以碳代偿”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新路径。

  “此次交易是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司法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局长张西宁表示,该例交易拓展了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应用场景,形成了可供复制的示范案例。

  2024年2月,付某某布设自行组装的“电猫”,捕获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并进行售卖,被公安机关于同年9月30日当场查获。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指控付某某等2人犯非法狩猎罪,向子午岭林区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子午岭林区法院认为付某某等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削弱了林区的碳汇能力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司法部、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赔偿义务人采用认购碳汇等履责方式,已经实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视为赔偿责任已经履行。

  “本案中,付某某等2人的非法狩猎行为,使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生态被破坏,且这种破坏具有不可逆性,依照法律规定,可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子午岭林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李新强说。

  依据法律规定,子午岭林区法院结合专家论证意见,创新采用“以碳代偿”责任履行方式,引导付某某等2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通过自愿认购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250吨碳汇量,替代传统生态损害赔偿。

  南小河沟地处庆阳董志塬腹地西边缘,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管理。南小河沟小流域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经70余年系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8%,林草覆盖率84%,拦泥效益97.2%。经测算,南小河沟小流域国有场地水土保持碳汇量为9.5万吨,于2024年10月完成水利部直属单位及甘肃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转化,让水土治理成功变现。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将以此次水土保持司法碳汇交易为契机,持续完善健全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标准体系,拓展碳汇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建立“司法+行政+市场”多元协同生态保护格局。(记者 路世玲 刘易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