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兰州铁路局:戈壁深处平均年龄24岁的桥隧班组

2025-02-14 13: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徐凌波 黄瑞 马万亮 强科

  在酒泉市的戈壁深处,有这样一个铁路班组,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4岁,13名职工里有8名来自不同省份的“00后”。

  这个特别的班组,就是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柳沟南路桥工区的桥隧班组,他们承担着兰新高铁玉门至石板墩南、柳沟南联络线部分区段共计103.54公里的桥涵路基及附属设备维修养护任务。

  从站里放眼望去,黑戈壁上盖满了棱角分明、乌黑油亮的石头,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煤块。人们常调侃说,是这里的太阳把戈壁滩都晒成了黑色。

  柳沟南路桥工区就在兰新高铁旁的一片黑戈壁上。这里方圆十几公里几乎没有人烟,只有K368/369次列车会在这里临时停靠,拉着职工们通勤往返。

  因为工区环境的特殊性,除了桥隧的检修,桥隧班组还要承担管内除草的任务。

  风滚草是戈壁上一种常见植物,当干旱来临的时候,风滚草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团成一个大球随风四处滚动。为了防止风滚草侵入高铁线路,他们定期要在深夜安排“天窗”进行清理。

  2月10日零时,“天窗”命令下达,时长180分钟的“天窗”开始。70公里的“搓衣板”路让这短短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达作业地点后,几个人分工协作,剪刀、油锯、铁锹轮番作业。晚上的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夜里的寒风让人不一会儿就开始哆嗦。大家的帽子、眉毛上都纷纷结起一层霜。

  王强来自黑龙江哈尔滨,他来柳沟南路桥工区已经两年。“感觉这边比东北老家还要冷,这边一刮起风来,人都冻透了!”王强腼腆话不多,但说起柳沟的冬天,他也忍不住感叹。

  2023年8月入路的贵州小伙儿肖鸿松也是工区的“00后”之一。“工区的羊肉粉汤特别好吃,还有甘肃的牛肉面味道惊艳。”刚来时,看惯贵州山水的他也很不适应,这里的饮食却暖了他的心。

  “这些灌木虽然不会侵限,但它们在排水渠跟前,落叶和树枝下的积沙会影响夏季排水,所以也要清理掉。”肖鸿松边干边说。

  工长董光荣配合他把排水渠内的积沙和落叶一锹一锹清理出去,把排水渠彻底疏通。“防洪也是我们班组负责的主要工作之一,冬季疏通好排水渠,也是为汛期防洪打下基础。”董光荣说。

  凌晨3时,“天窗”作业基本结束。他们在深深的夜色中踏上了回工区的返程路。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会在下一个夜色中启程继续守护兰新高铁的畅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