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临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5-02-14 10:20 来源:民族日报

  原标题: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津中学(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刚林

  高质量完成省列为民实事,全州民生支出32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

  新改扩建学校95所,新增学位1万个,补充学科教师1785名,开展校长教师培训6.3万人次;

  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新建改扩建医疗机构54所,1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

  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助落实政策6.8万件、解决困难1.2万件、办理实事1.7万件;

  ……

  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简单的词语关乎群众衣食冷暖。背后是千家万户的民生,也是美好生活的底线。翻看今年州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的表述依旧是重中之重——成绩单里详细记录着过去一年州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兑现一份份幸福账单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暖心,安心。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2024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心上事”,进一步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让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去年9月2日,在新建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临津中学,全体师生迎来了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崭新的桌椅、宽阔的操场、智慧黑板……让学生们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所学校就拔地而起了。我是带着憧憬和新奇的心情来到学校的,希望能在这所崭新的学校里顺利完成高三学业,圆梦大学。”高三学生杨佳倩说。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出台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实施振兴教育“十大行动”,临夏市德雅高级中学、东乡县第一中学、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建成投用,临夏州教育园区、永靖县产教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州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各项教育指标明显提升。2024年高考,全州本科上线率55.4%、较2023年增长2.6个百分点,600分以上学生首次突破百人大关。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就是要办好民生实事。去年8月,临夏县举办了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双向对接招聘活动,34家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28个。“招聘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我在这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求职者张顺利高兴地说。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过去一年,我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政策、资金、项目及环境等多方面、全方位扶持就业创业,就业帮扶精准有效。着力实施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加大稳岗拓岗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实时更新岗位信息,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满足了群众的就业期望。2024年,全州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输转劳动力58.6万人、劳务创收172.4亿元。

  医疗保障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实盾牌。去年底,随着州人民医院西院区,州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康复楼,州中心血站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成启用,全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度进一步提升。

  我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出实招、求实效、办实事,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夯实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基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智慧医疗,丰富优化健康服务,各县市全部建成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重症监护中心、血透中心,均开展腔镜、微创等手术。进一步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省政府“万名低保困难老年人白内障复明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为低保困难老年人实施白内障手术1320例。

  就业有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年来,我州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将一份份民生蓝图变成一幅幅幸福实景,人民生活在优化供给中迈上新台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