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新春走基层|华亭:“笑摊”贺新春 乐呵过大年

2025-02-08 16: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正月初九,位于关山东麓的华亭市西华镇西塬村的村部围满了群众,在一桌一红毯组成的简易舞台上,4名演员来回穿梭,伴随着锵锵鼓点和悠扬的二胡声,一场“地摊”剧目《天官赐福》正在紧张演出。演员们热情高涨、精神抖擞,转身回旋、闪避腾挪间尽显戏剧功底。

  “这都是老一辈口头传下来的,也就初五到二十三这段时间才演出,大家都图个乐呵,也期盼今年能够风调雨顺。”西塬村曲子戏传承人高鹏举兴致勃勃地说,“我不光爱演,还爱带着大伙一起学,算起来我们村的演出班子都得喊我一声‘师傅’。”话音刚落,他便急匆匆赶到演出现场打起了手势,纠正起演员的表演动作。

  据了解,华亭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戏剧的一种,源于宋、元,盛于明、清,鼎盛时期曲调达到100多个,千百年来在华亭民间乡村深受群众喜爱,为平凉市所独有。其剧目全部是小折戏,它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他地方小戏中是绝无仅有的。2006年,华亭曲子戏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咱这曲子戏,虽说是民间艺术,演员都没有什么文化,但大家可都是真感情、真功夫。”高鹏举笑着介绍,“乐器、道具、服装都极为朴素,三五个人伴奏,两三个人登台,桌椅板凳、草帽等生活用品往那儿一放就是道具,原汁原味。这样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大伙都爱看。”

  锣鼓铿锵,戏韵悠扬。如今,在华亭市一场场接地气的文化盛宴正接续上演,老艺人们笨拙又质朴的文化输出既滋养着曲子戏剧种,也丰富着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演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篇章。华亭市还将继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文娱活动,推动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热”起来、“传”下去。

  通讯员 张小兵 张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