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新春走基层】戈壁滩上护林人

2025-02-07 18:30 来源:新甘肃

  原标题:【甘快看·新春走基层】戈壁滩上护林人

  金川区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董振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通讯员 董振虎 王生军

  正月里,金昌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但位于茫茫戈壁的金川区芨芨泉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却一如往常般静谧。

  清晨,金川区芨芨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周家井管护站站长张文斌和队友们骑着摩托,迎着刺骨的寒风,开启新一天的生态看护工作。

  “几年没回老家过年,已经习惯了。”张文斌说,“我和同事每天用脚步丈量着保护区的一沟一壑,用心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和野生动物,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里的生态植被越来越绿,天空越来越蓝。”

  张文斌介绍,在巡护过程中,不仅要依靠现代科技,更要依靠多年的经验,仔细观察,寻找野生动物的脚印,分析它们的行动轨迹。“我们还要关注植被生长状况,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发生;通过聆听动物鸣叫声,辨别动物的生态习性。”张文斌指着地上的动物粪便和蹄子印告诉记者,“这些是鹅喉羚遗留下来的。这几年,鹅喉羚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打猎,数量越来越多。”

  护林员外出巡查。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董振虎

  6年的护林工作经历,让张文斌和同事和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保护区内的每一种动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他们都了如指掌。

  “这种植物叫红砂,非常耐旱,有着极强的防风固沙作用。”张文斌指着地上的植物介绍说。

  张文斌和同事看护的保护区面积总计5.11万公顷,巡护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必备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棉鞋、棉帽、望远镜、水壶等。

  “冬天的戈壁滩非常冷,必须要做好保暖工作。每次巡护回来,手和脚冻得失去知觉,在炉子前连搓带烤,才能慢慢缓解。”丁家井站的护林员陈国庆说。

  护林员外出巡查。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董振虎

  陈国庆在保护区丁家井站上班已经17个年头了,对这里的变化深有感触:“2008年前后这里条件非常艰苦,就一台小型风机发电,每天仅供电几个小时,生活工作都受影响。一直到了2016年,大风机和光电板安装以后,保护区才告别了缺电少电的状态。”

  变化不止于此。经过几代护林员的认真管护,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到春夏,芨芨泉湿地碧波荡漾、芦苇婆娑,让人赏心悦目。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周家井管护站建起了保护区内首个动植物标本室。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现状。

  90后段振蓉是保护区里年龄最小的护林员。除了日常巡护工作之外,他还兼任生态科普讲解员。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看护好每一棵植物,每一类动物,做好生态科普,让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保护区天更蓝,草更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段振蓉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