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新春走基层|华亭:农旅融合 “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2025-02-06 17: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安口镇朱家坡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来到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大红灯笼高高挂,村晚彩排热火朝天,蔬菜大棚果蔬飘香,无动力乐园充满童趣,游客或体验采摘快乐、或欣赏村庄美景、或观看村晚彩排……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乡村“活起来”,日子“旺起来”。朱家坡的生机与活力,源自村子有效把土地、人力、区位资源“聚”起来,发展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盘活了村子,富裕了村民。

  “还记得五年前第一次来朱家坡,那时候刚兴起草莓采摘,村里修了网红桥,紫藤花长廊下有各种农家小吃游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这几年,一有空我就带着家人来朱家坡游玩,每一年的体验都不一样。”游客王欢说,“今年这里又新修了徽州食府和儿童无动力乐园,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真的给市里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谁曾想,十年前的朱家坡还是穷山窝,烂土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群众致富困难、村级班子软弱、村民人心涣散……

  2015年,高原夏菜种植项目落户朱家坡,村“两委”带领干部群众一起担水浇菜,发展蔬菜产业。当年秋季,高原夏菜喜获丰收,平均每户菜农增收2000元以上。2018年,朱家坡村借力“三变”改革,依托朱家坡绿色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或出资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流转土地505亩,建成日光温室10座,配套相关基础设施,采用绿色无公害栽种方式、施用农家肥,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交叉种植甜瓜、圣女果、甜玉米等时令果蔬,以休闲采摘的模式进行出售,年内总收益达到了40万元,逐步走上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以前村里零产业,每两户中就有一户贫困户,不少村民外出谋生计。”回首往昔,村民朱玉琴感慨万分,“村集体欠债6万元,啥事都干不到前头去,各项工作在全镇垫底,出去都感觉低人一头。”

  短短几年,朱家坡村先后利用“五改三建”政策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建起了蔬菜拱棚176座,日光温室20座,智能温室5000平方米,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0亩,拓宽产业路2条6.5公里,砂化产业路3.5公里,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设施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群众致富“内生力”,为贫困户打造了“聚宝盆”、种下了“摇钱树”,朱家坡村民逐渐依靠设施蔬菜产业链走上了“致富路”。

  鼓励引导群众挣“旅游钱”,吃“旅游饭”,是朱家坡村近年来在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新路径。

  “依托设施蔬菜产业优势,我们整合开发闲置资源,通过招商,打造了休闲观光园、露天蔬菜种植园、设施蔬菜种植园、休闲垂钓体验园、特色蔬菜采摘园‘五园’,发展‘采摘经济’,今年又新建了农家乐、民宿、生态养殖鱼池、蒙古包、上山游客步道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孔彦荣说。

  朱家坡村坚持以活动凝聚人、吸引人,已成功举办四届乡村旅游暨果蔬采摘节,通过汉服走秀、民俗体验、篝火晚会、果蔬采摘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以旅兴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

  如今的朱家坡,移步皆见好风景,处处都有好风光,昔日“破烂”的朱家坡已摇身一变成了集产业开发、特色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旅游村,是当之无愧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全村60%以上的群众从事果蔬种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村逐步形成集采摘、观光、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孔彦荣说,“2023年,有122户群众加入合作社,群众累计分红16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  

  通讯员 张小兵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