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文化中的蛇
原标题:嘉峪关文化中的蛇
张晓燕
龙跃千山送旧愁,蛇蟠九陌迎新景。
2025年为农历乙巳蛇年,“巳”为蛇,“乙”为木,又代表着春天和青色,因此2025年也被称为“青蛇年”。这种年份通常被视为吉祥之年,寓意着生命力的旺盛与繁荣。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有冬眠的习惯。蛇出洞穴活动的季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时人们见到的蛇又多为正在寻偶的或交尾的蛇,被视为吉祥的预兆。因此,交尾蛇就被人们当作兴旺发达的标志。
黑山岩画中的蛇
嘉峪关文化中,最早出现蛇的图案,是黑山中的摩崖石刻。“黑山摩崖石刻”又称“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区西北约10-20公里处的黑山南麓及东麓沟谷内。主要分布在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石关峡口、磨子沟、交河沟口、蕉蒿沟内,目前共发现212幅。内容以舞蹈、狩猎、人物、动物、佛塔等为主,尤以反映野生动物的画幅居多,总计达60余种,其中关于蛇的画面不止一次出现,反映了先民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为研究古人信仰提供了实物资料。
专家普遍认为,黑山岩画的部分创作者是羌人。蛇作为氐羌先民的生殖图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蛇崇拜,其实质也反映了人类的生育、繁衍、发展理念。
在嘉峪关四道股形沟西壁山坡一块岩石上有一幅大型动物图,长0.8米,高0.45米,凿刻而成。岩面上刻有虎、貘、蟒蛇、野牛、鹰、草蜥等。在图中可见:岩画左下角,2只貘中间,刻着1条体型巨大的蟒蛇,它的体长甚至超过了旁边的老虎和貘,正在蜿蜒向前爬行。此外,在蕉蒿沟内的一幅大型岩画上再次出现了蛇的图案。这也说明,蛇在当时黑山地区的动物族群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蛇是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就有的动物,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次次地逃过灭绝的命运,才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黑山岩画中的关于蛇等动物图案为研究嘉峪关地区的古生物种类和古环境的沧海桑田之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新城古墓中的蛇
在古代,蛇与“繁衍”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据《路史·后纪一》注引《宝椟记》:“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蛇而孕,十三年成庖牺。”台湾高山族的溯源神话说:“昔有二灵蛇,所产之卵中生出人类。”此外,上古神话中兄妹结合而诞出人类的伏羲女娲的形象也与蛇有关。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新城墓群出土的棺板画,有许多伏羲女娲的图案,均是人首蛇身。嘉峪关新城墓群自1972年以来陆续发掘18座砖室墓以来,1998年、2002年、2011年又相继发掘多座墓葬,共出土伏羲女娲棺板画9幅。
伏羲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嘉峪关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不仅是研究伏羲女娲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河西地区丧葬习俗的重要资料。
1979年在嘉峪关新城魏晋13号墓出土两幅伏羲女娲棺板画。男女棺中的伏羲女娲图案略有区别。女棺伏羲女娲图为人首蛇身,尾部相交,伏羲在右,左手执规,头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须,胸前日中一乌,女娲在左,右手执矩,发髻高绾,胸前月中一桂树。伏羲女娲周围饰云气纹。男棺伏羲女娲图为人首蛇身,尾部有兽足。伏羲在左,右手执规,头戴山字形冠,胸前日中一乌,女娲在右,左手执矩,发髻高绾,胸前月中一蟾蜍。伏羲女娲着宽袖交领衣,似在轻盈云气中飞舞。
1998年,在新城魏晋南墓出土的伏羲女娲棺板画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两尾相交,伏羲在右,左手执矩,女娲在左,右手执规。伏羲女娲周围饰云气纹。棺身呈长方体,两档头用墨线勾画星象图,棺内侧四壁彩绘帏帐、绢帛、蚕茧等图形。
与其他伏羲女娲棺板画相比,2002年新城魏晋毛庄子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形象有所不同。毛庄子墓出土的男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人物脸部表现侧面,较清瘦,蛇尾相交,周围纹饰似条条飞腾的龙。
女棺内顶绘伏羲女娲日月星河图,画面为竖图,图四周为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半部为伏羲女娲相对而立,伏羲在左,右手执矩,头戴山字形冠,留八字须,着宽袖交领衣。女娲在右,左手执规,飞天髻,脸部丰腴饱满,着宽袖交领衣。蛇尾单交,上有网格纹。下半部为日月星河,日上月下,日中画一乌,月中绘一蟾蜍,中为星河,并用红线勾出了星座。
为什么人们会在墓葬中刻画伏羲女娲的图像呢?在神话中伏羲女娲是结为夫妻生育人类的,而在墓室绘画中他们却是人面蛇身交尾于宇宙星辰之中,头顶有日,脚下有月,周围还环绕着众星辰。日月代表阴阳,男女也代表阴阳,其实揭示的就是宇宙中阴阳交感而万物诞生的真谛。
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国家的萌生,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文献中,上古时期的神灵多是人首蛇身的模样,仅《山海经》便多次提及。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始祖和众多神灵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与上古时代盛行的图腾崇拜有关。
蛇能适应多种环境,平原、沼泽、山地、丘陵、江河都可见其身影。古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蛇,发现它们无足而能行走,毒蛇还会致人死亡,便自然地对这种神秘的生物产生了敬畏,在观察到它们会冬眠和蜕皮等生活习性后,更延伸想象出它们具有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的神奇能力。于是他们把蛇想象成神,并按照蛇的特点来塑造始祖,始祖和神灵便成了人首蛇身的样子。到最后,浓缩成伏羲、女娲的形象。
从时光长河中缓缓走来的嘉峪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无比厚重。无论是黑山岩画中关于蛇的石刻,还是新城魏晋墓群出土的人首蛇身棺板画,都反映了古人对子孙繁衍的重视和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文始祖的无限崇敬,同时也真实记录了古代嘉峪关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探索古代的嘉峪关提供了一把秘钥!
- 2025-02-06嘉峪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军休人员年度审核认证工作
- 2025-02-06嘉峪关:深化“接诉即办” 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2025-02-05嘉峪关:“地蹦子”舞出新春“年味儿”
- 2025-02-05“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嘉峪关市开展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