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让非遗“守得住”“活起来”
唱腔丰富的地方曲子戏,独特精湛的泥金纸质画,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庄浪大地交织,孕育出璀璨夺目的非遗之“花”,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更是庄浪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家园。
庄浪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已有63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其中,庄浪高抬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马尾编荷包、南湖曲子戏、庄浪毛笔、泥金纸质画、庄浪泥塑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庄浪地摊儿、庄浪点心、庄浪剪纸等28项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庄浪暖锅、庄浪豆腐、庄浪年画等33项被列入县级非遗名录;2019年,庄浪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守护庄浪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家园,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守得住”,更能“活起来”,近年来,庄浪县多措并举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之路,切实增强非遗生命力和传承力,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庄浪县以初心传承非遗,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通过传承模式、打造活动品牌等方式,让非遗贴近群众、融入生活,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庄浪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馆办社团组织非遗保护协会,定期开展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掌握县非遗资源种类、数量、保护现状,加大申报认定力度,推动非遗传播在基层走深走实。
目前,目前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600余条,调查项目370多个,15大种类,重点项目160多个,已有56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
庄浪县探索“馆校共建”传承模式,培养非遗人才。在景区设立非遗展馆两处,挂牌成立了12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建立省级非遗工坊2处,省级乡村工匠6人、乡村工匠名师2人。在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设《守艺》栏目,对庄浪12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专题宣传。建立了非遗数据资料库,对全县69名非遗传承人及传承项目进行了建档管理,加大培养非遗人才力度。
为扩大非遗影响范围,庄浪县加强阵地建设,让非遗传承“活起来”。青少年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军,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传承体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庄浪县多措并举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体系的重要场所,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军营”五进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持续举办了庄浪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四季村晚等活动,不断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购物节”等品牌活动,打造传统节日文化品牌。
“更丰富的平台载体、更多样的传承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庄浪非遗的爱好者、继承者、传播者。”庄浪县文化馆馆长柳坡说。从外部驱动到内生动力,都推动着非遗概念和价值深入人心,让传承实践有活力、氛围浓厚有张力,让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通讯员 石艳 图/文
- 2024-11-21成县:“非遗”进课堂 传承 “活”起来
- 2024-10-09华亭:璀璨非遗点亮文旅“新地标”
- 2024-08-29【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火家湾社区:秦韵悠长 绽放非遗新彩
- 2024-08-12【重走西北角】梨园守护人马建平:传承秦声秦韵 推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