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宁夏线

【重走西北角】梨园守护人马建平:传承秦声秦韵 推广非遗文化

2024-08-12 11: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根据其流行的地域、各地方言、语音的差异,秦腔主要分为东、中、西、南四路派别,其中,在宁夏大地上广为传播的是西路秦腔。

  近年来,宁夏秦腔依托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艺术土壤,创排了大量优秀作品,剧团和人才建设成绩斐然,充分展现了当代秦腔人艺术创造的精神与活力。2014年,“宁夏秦腔”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乐培训(秦腔音乐)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本次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宁夏之旅中,笔者有幸联系到了银川市秦腔传承保护基地的负责人马建平,通过她的讲述,深入了解了她传承宁夏秦腔的故事。

  从艺四十年从台前到幕后

  1985年,年仅11岁的马建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宁夏唯一教授戏曲的宁夏艺校(现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开启了她的秦腔生涯。

  毕业后,她加入了银川市秦腔剧团,顺利成为了一名生角演员,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舞台。对于那时的马建平而言,秦腔表演的舞台如同她人生的舞台一样广阔,充满了无限可能,她怀揣着满腔抱负,期待着实现自己的秦腔梦想。

  时至今日,回忆起那段岁月,马建平仍感慨万分。正是那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和舞台经历,为她后来从事秦腔宣传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马建平被调往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工作,让马建平从一名舞台上的表演者转变为秦腔文化的宣传者。从台前转向幕后,马建平表示:“虽然近些年秦腔的热度有所回升,但如何把秦腔表演传承下去,应当是一个更加值得深思的问题。与舞台表演相比,成为传承保护基地的负责人能让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牵头创建中国首家秦腔传承保护基地

  2019年12月10日,宁夏银川市秦腔传承保护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专门为秦腔的传承和保护而设立的市级基地。

  银川市秦腔传承保护基地坐落于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内。该基地分为体验排练、参与互动、交流展示、表演观看等四大功能区域,并设有280座小型剧场、化妆间、服装间、道具间、排练室、VR展示区、资料室等,各区域功能明确。对于宁夏秦腔的保护和传承而言,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作为资深的秦腔表演者,马建平当仁不让地挑起了基地负责人的重担。据她介绍,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已举办了银川市秦腔艺术节、秦腔季经典剧目展演、秦腔票友大赛、“一元剧场”等戏曲类演出上百场,观众累计达5万人次。每年开展秦腔文武乐、少儿戏曲等艺术类培训近40个班次,学员人数达1000余人次;接待各类游览、观摩交流近百次。创作并排演了4部原创秦腔小戏。

  除了担任基地负责人的职务外,马建平还负责基地的戏曲教学工作。她表示,戏曲是个综合性艺术,分为很多行当,对老师和学生都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因此基地针对不同行当,开设了文乐演奏、武乐演奏、身段表演、化妆造型、唱腔道白五个培训班。

  “除了我以外,基地邀请的都是宁夏的国家一级秦腔演奏员和演员”,马老师说,“为的就是给宁夏热爱戏曲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基地系统专业的培训,一些表现优异的学员会经基地推荐,加入到银川当地秦腔剧团参加舞台表演。

  为了让秦腔走进千家万户,银川市秦腔传承保护基地还推出了“一元剧场”文化活动,在银川三区两县一市的文化广场进行汇演,推动秦腔演出进社区、进街道、进广场、进剧场。当被问到观众反响如何时,她骄傲地表示,“可以说秦腔从不缺观众,只要你有好戏,前两天举办的四场演出均座无虚席,部分观众站着也想听,我们这儿有的学员,就是在所住社区广场看到表演后才过来报名的。”

  谈到秦腔传承保护基地在宁夏秦腔传承中所具备的优势,马建平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向笔者介绍,在基地剧场举行的公益演出中,特别注重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我们通常邀请的都是甘肃、陕西等地的优秀剧团,可以说这个剧场是西北地区剧种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

  做宁夏秦腔守护者

  在交谈中,马建平表示,相较于传统秦腔,她更喜欢现代新编剧目,“老一辈传统的东西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保护力度的加强,秦腔“濒临灭绝”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但马建平也有了新的担忧:目前秦腔的保护已经进入了平台期。

  “宁夏的艺培机构有很多,但专门针对戏曲的少儿艺培机构却很少。我们基地也尝试过举办儿童秦腔班、秦腔进校园等活动,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马建平认为戏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武功、身段、把子、唱腔等缺一不可,相比歌舞,其推广难度更大。“但我们依旧在努力,秦腔的传承仅靠个人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我相信有无数热爱秦腔的守护者,汇聚起来就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从1982年至今,马建平与秦腔已相伴走过近40年的时光,从台前到幕后,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宁夏秦腔的传承与发展。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做秦腔的传承者和守护者,陪它走下去。”马建平说。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肖玥,2022级硕士研究生金珂,2022级硕士研究生任芯雨;指导老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