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村里来了二十万,怎么花?
原标题:村里来了二十万,怎么花?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赵喜灵 孙筱娜)初冬,群山环抱间的中庆村,村民王德兴家里,各家“掌柜的”围坐一圈,花生、瓜子儿嗑一地,又一场“村民议事会”热乎“开张”。
“同意‘画钩’,反对‘打叉’,今儿个有事大家说,镇上给咱的这20万咋用,议一议。”中庆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刚从兜里掏出了他的小本本。
中庆村地处灵台县独店镇,是一个建在塬畔的村落,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0多户村民窝在贫瘠的岗子地,靠种玉米、小麦为生,几条泥土路、一片土坯房,村穷人心散,打牌、喝酒几乎就是全部的农闲生活。
现在,走进中庆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道、清晰的文明标语和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
村子要振兴,产业才是根本,这不,镇上的产业支持送来了“及时雨”。
“老何以前种蘑菇的大棚就用上了。”“咱离张鳌坡这么近,看能……”杨立刚手里记录不停。
不久,15个大棚顺利“盘活”,村里试种起了蘑菇。“先试验一个棚,焊接框架124组,每个框架下来能种菌棒500个,这些投入1万元左右,抛过菌棒等原材料还有人工、水电费这些,一个棚大概能有个2万元的收入。”杨立刚掰着手指头细细算来。
蘑菇棚外,村民王选科操控着“小火车般”的装备运来了又一组框架,新奇的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一套装备是我们从视频上学习制作的,轨道这一块儿自己焊接,‘火车头’是买的成品,框子是我们自己量尺寸,找电焊工加工的。”在杨立刚看来,“小火车”妙用无穷,“这个轨道还有一个变轨,接上后,可以直接把所需要的原材料还有产品从棚里运进来,也可以轻松运出去。”
几个月钻研下来,杨立刚决定把小火车轨道铺遍这十几个大棚。“别看这个装置简单,却能解决大问题,我们粗略算过,能节省大概2到4个人的人工哩。”
杨立刚和大家的产业规划并没有止步于此,背靠张鳌坡大景区建设,盆景花卉种植成了他们的新目标。
拿出一个大棚,投入两万元,连续几天的移栽后,中庆村的鲜花基地新鲜出炉,与萌宠乐园、露营基地、艾草博览园、采摘园连线成片,成为张鳌坡景区建设中的一环,以短、平、快的盆景花卉为蘑菇和艾产品“引流”。
多年来,杨立刚带领村民们就近务工,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盘活村里闲置资源,为助农增收、提振村集体经济实力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
70岁的王思红和老伴儿供给孙子上大学,经济来源一直是老两口头疼的事。杨立刚了解情况后,为老人申请了低保,村里有点儿零工零活就一直惦记着老人,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村里一有点啥事需要人干了杨支书就会来叫我,再加上今年种艾除草这些活儿,多多少少能挣些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王思红感激地说道。
几年如一日,杨立刚自始至终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正是他的这份执着和努力,推进了中庆村的建设步伐,村容村貌和村风民风都有了很大改观,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谈到未来,杨立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带领村民们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马平川,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虽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差着一定的距离。”杨立刚心里还藏着一个大蓝图。“希望能通过发展的蘑菇种植、艾草种植这些产业,把村子外出务工的人员吸引回来,让他们就近就便就业,这样一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都方便,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
- 2024-11-22平凉静宁:兴水惠民夯实发展基础
- 2024-11-22平凉市崆峒区:红牛产业奏响业兴民富新乐章
- 2024-11-22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 2024-11-22平凉市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