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红牛产业奏响业兴民富新乐章
原标题:崆峒区:红牛产业奏响业兴民富新乐章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兰彩云)肉牛产业是崆峒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助农增收的首位产业。
近年来,崆峒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全市“三区一城市”目标定位和全区“一城三园一基地”建设要求,锚定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全区首个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目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集中优势攻坚破难,全力以赴推动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走进白水镇史家沟村,现代化的肉牛集中养殖小区映入眼帘。史家沟村肉牛集中养殖小区自2022年通过盘活55亩闲置宅基地建成以来,以“村集体+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打破村域界限,联结了白水、焦庄、半坡等多个村庄入股发展平凉红牛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水镇史家沟村肉牛集中养殖小区负责人朱春乐告诉记者:“我们村的肉牛集中养殖小区是红牛产业链抓建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106万元,分两期建设,于2023年全面完成建设投入运营,共建成暖棚牛舍12栋,青贮窖12座及其他附属设施。目前,小区牛存栏量350余头,其中红牛存栏200余头。”
白水镇史家沟村肉牛集中养殖小区的成功运营,不仅解决了农户分散养殖带来的管理难题,还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升了肉牛养殖的效益。该小区以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和“五补两投两奖”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资金200万元入股合作社,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分配收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们镇有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1处,累计建成百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3个。全镇的肉牛养殖户共353户,其中红牛饲养量800余头,存栏量544头,可实现年产值500万余元。”白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进军说。
白庙乡同样在红牛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的优势基础,该乡把牛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2024年,投资595万元建成柴寺村肉牛集中养殖小区,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激发了群众养殖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养殖小区肉牛存栏量已达到360头,其中平凉红牛存栏量近200头。预计明年6月份,我们养殖小区平凉红牛存栏量将达400余头。”白庙乡柴寺村肉牛养殖小区负责人马广军信心满满地说。
在红牛产业的发展上,白庙乡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成小陈村农产品初加工项目。通过提升红牛产业发展附加值,不断延伸红牛产业链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白庙乡副乡长温斌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时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目标,采取大户带小户、代养代育、委托养殖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红牛养殖产业,推动全乡平凉红牛产业链向基地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发展。”
据了解,崆峒区创建全国第12个以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填补了全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空白。目前,第一批3000万元资金已经下达,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崆峒区平凉红牛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等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整合各类奖补资金4200万元,补贴平凉红牛3675头,完成见犊补母150头、冻配改良肉牛4.5万头,培育市级万头产业强镇1个、千头养牛专业村4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肉牛饲养量达到27万头,全力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扩量提质;引进了大北农和中滨集团投资开发牛产业,完成了大北农集团平凉红牛产业园核心繁育场建设项目选址和中滨集团平凉红牛产业园落地建设;健全完善平凉红牛销售网络,做大做强陇东活畜交易市场,在银川、西安开设专卖店2家,全区牛肉产品销量达到1万余吨……崆峒区通过聚力实施增量扩繁、加工增效、交易营销、种群培育、饲草供给、品牌打造、循环发展“七大工程”,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增强平凉红牛产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11-22平凉静宁:兴水惠民夯实发展基础
- 2024-11-22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 2024-11-22平凉市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2024-11-22华亭:药材飘香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