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用心用情用力建好新家园——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积石山县柳沟乡党委书记何延昭

2024-11-20 09:0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用心用情用力建好新家园——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积石山县柳沟乡党委书记何延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他是解民忧纾民困的“贴心人”,是倾听群众心声的“知心人”,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从县招商局到县环保局,从胡林家乡到柳沟乡,13年的光阴,虽然工作岗位在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

  他,就是积石山县柳沟乡党委书记何延昭。

  今年,在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中,何延昭又有了新的使命:努力推动重建家园,让受灾群众满意舒心入住新居。

  近日,何延昭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一)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于柳沟乡。地震发生后,柳沟乡多个村房屋倒塌,人员被困。

  在救援力量抵达前,何延昭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带领乡镇、村干部投入自救。

  “村干部赶紧去救人!”“哪些村有人员伤亡?”“把群众集中到平地上。”何延昭组织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群众组建应急救援小分队,挨家挨户敲门,确保每户群众安全撤离。

  “如果有哪户群众没在微信群里报平安,我们就立刻赶过去查看,一户都不能落下。”何延昭说,“老人和残疾人行动不便,我们就和村干部一起摸排搜救,把他们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樊家沟村完成搜救,无人员死亡,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当看到最后一个村报送的消息,何延昭悬着的心才放下。

  积石山县海拔较高,地震发生当晚,气温低至零下15摄氏度。受灾群众有没有热饭吃?取暖是否有保障?何延昭想尽办法让群众不挨饿、不受冻。

  看到惊恐未定的群众穿上了军大衣,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何延昭心里才踏实了许多。

  搜救群众、分发物资、搭建帐篷板房……抗震救灾的前几天,何延昭几乎不眠不休。8天时间里,组织搭建活动板房1657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7554名。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敢担当、敢作为,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方。”何延昭说。

  (二)

  眼下,积石山县各个集中安置点人声鼎沸,载满家具的车辆进进出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入住,安置点上烟火气逐渐浓起来。

  为了让柳沟乡的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房,连日来,何延昭带领干部走村入户,询问大家搬家存在的困难、能否找到务工岗位,及时解决搬迁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何延昭说:“柳沟乡722户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在县城和大河家镇,现在有的群众忙着装修新房、添置家具,有的已经搬进新居,开启新生活。”

  看到住进新房的群众喜上眉梢,回想起灾后恢复重建的几个月,何延昭感慨万千。

  在灾后恢复重建之初,何延昭带领党委班子成员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率先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原址重建、维修加固等工作得以迅速推进。

  同时,利用冬闲时节群众待在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多的时机,动员引导张郭家村大湾社30户群众不等不靠、互帮互助,组建100多人的拆除重建自救队,统一规划重建、申请贷款、施工建设,为受灾群众节省了一大笔钱。

  “离开乡土,搬进城镇,生活方式改变很大。大多数群众以种地为生,担心搬迁后生活成本高,土地撂荒。”何延昭说。为此,他要求乡镇、村干部吃透灾后重建搬迁政策,耐心向群众宣传“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扶持措施,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给群众算搬迁安置的经济账、群众发展的长远账、利在千秋的子孙账。何延昭拿着安置点户型图,到群众家里介绍小区规划和城镇生活情况。他说:“我们和村干部一起坐在群众的炕头,从住房安全到就业帮扶,再到教育质量,掰着手指头给群众数搬到城里的长远好处。”

  政府有补助,银行有贷款,城里有就业,搬迁群众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何延昭和大家的努力下,柳沟乡的群众搬迁工作走在前列。

  (三)

  “绝不能让群众因灾返贫。”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如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是何延昭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春季,何延昭抓住灾后恢复重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机会,抢抓春耕备耕黄金期,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改种补种、改良品种,种植金银花、马铃薯、油菜、玉米等作物。

  柳沟乡地形“三山夹两沟”,9个村分散在梁峁之上,人均耕地少,很多农户收入靠外出务工和发展牛羊养殖。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柳沟乡率先完成因灾受损的242户2.36万平方米牛羊圈舍维修加固,争取产业奖补资金1160.77万元,引进良种母牛248头、母羊1052只。

  值得一提的是,何延昭还积极协调省公安厅特勤局等帮扶力量,投入资金121.6万元,在斜套村、袁家村实施香港小母牛项目,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

  “按照项目设计,把基础母牛送给项目户饲养,母牛下了牛犊之后,归农户所有,这头基础母牛再换一家继续养殖。”何延昭告诉记者,香港小母牛不是单纯给农户送一头牛,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农户自力更生增加收入。目前,香港小母牛项目受益群众200户。

  何延昭坚持把劳务作为促农增收的“铁杆庄稼”,协调联系县劳务办深入村、安置点举办23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累计输转劳动力4125人,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就近就业451多人,新设立抗震救灾临时公益性岗位149个,多措并举开辟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何延昭说,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践行“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