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敦煌壁画“患癌”怎么治
当文物得病了,文保工作者又会如何治疗?10月20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莫高窟,了解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数字化利用情况。
文/王文博
在敦煌莫高窟第55窟内,文保工作者对壁画进行修复。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长期面临多种病害威胁,石窟中壁画甚至会“患癌”。当文物得病了,文保工作者又会如何治疗?10月20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莫高窟,了解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数字化利用情况。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壁画修复师付有旭介绍,壁画修复包括对壁画前期和现状进行调查、准备修复材料和方案、选择最佳工艺并具体实施等环节,从业36年的他主要负责一线实施。
付有旭说,对敦煌壁画有所破坏的鸟、鼠、虫害如今已基本得到防治,而其他病害,各个洞窟面临的类型和程度都不一样,修复人员要找到最佳方案精准施工。比如被称作壁画“癌症”的酥碱,其形成过程复杂,危害较大,最难治理,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修复师们不断研讨方案,采用控制水分和湿度、用自制工具吸附盐分等方法,因地制宜,才让酥碱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敦煌莫高窟第61窟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现场 敦煌研究院供图
付有旭感慨道,随着科技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壮大,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安全高效,但文物不可再生,必须心存敬畏,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永续利用。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安慧莉主要从事壁画图像处理工作,她介绍,莫高窟超过290个洞窟的高清壁画采集、19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120余个洞窟的结构模型扫描工作已经完成,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美术创作等领域提供了数据基础。
安慧莉说,已上传30个洞窟高清资源的“数字敦煌”为国际提供了共享平台,目前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涵盖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78个国家。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莫高窟 程健 摄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毕业后,高雪被敦煌的灿烂艺术吸引而来,任职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她介绍,自己目前从事敦煌图案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从壁画中提取元素、收获灵感,把敦煌艺术应用到书籍、海报、丝巾、首饰等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中,让敦煌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沿着丝绸之路,走进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榆林窟等艺术宝库,向广大网友展示甘肃石窟的魅力。
- 2024-10-22比《西游记》早300年,瓜州榆林窟藏着孙悟空最早原型
- 2024-10-22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敦煌莫高窟:一梦敦煌,一眼千年
- 2024-10-22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瓜州榆林窟:万佛峡里的璀璨艺术
- 2024-10-22它为何被称为“石窟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