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造林锁沙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开沟、铺草、埋压……连日来,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临泽县北部沙区,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共同组成“治沙大军”,抢抓时机,压沙防沙,聚力打赢打好河西走廊沙漠边缘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寸草遮丈风”的执着,迎来“沙海变绿洲”的蜕变。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西北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区,是国家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风沙治理为主攻方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规模群众治沙运动,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建设,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临泽县林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窦长保告诉记者:“临泽县在沙漠锁边林营造方面,积极推广高大乔木与耐旱灌木相结合的乔灌混交林,固定绿洲外围的流动沙带,减轻降低风阻,保护绿洲,在流动沙区,大面积推广草方格工程固沙和梭梭等耐旱灌木相结合的工程加生物相结合的造林固沙技术。在固沙方面,主要推广低密度造林,根区注水造林,改进治沙工具和沙区灌溉技术,加速沙区治理,提高沙区治理质量。”
在沙丘上铺草方格,方格内种梭梭,草方格给沙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绿海锁黄沙,一片片梭梭林绿意盎然,牢牢锁住黄沙。一方方沙障压下去,一株株青苗长出来……临泽人民在沙土之中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在多年的沙区治理实践中,临泽县积极探索总结沙区治理方式方法,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造、固、封”相结合的治沙造林模式,创新造林方法,改造治沙工具,总结梭梭、红柳等灌木固沙造林经验,大力推广水钻造林、根区注水造林、凹凸棒石保水剂应用等沙区造林先进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效。
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封育荒漠植被47.52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20.6万亩,沙漠治理率达到56.8%,绿洲向沙漠推进3-14公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临泽县风沙区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如何让沙漠变绿、人变富?黄沙中掘金,绿林下致富。肉苁蓉嫁接在梭梭树根部,富民生态产业既治沙又致富。临泽县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沿沙区光照足、温差大的天然优势,鼓励发展以肉苁蓉、酿酒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建成板桥北部葡萄长廊、三二村葡萄基地、红桥酒庄、海宏公司、三三村北滩特色林果、黄家堡、西柳养殖产等沙产业基地20多个,经营面积达4万多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厚植生态底色,走好生态发展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一代代临泽人们在这块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走出一条干旱荒漠区人沙和谐共生之路,为中国治沙贡献“临泽智慧”。
通讯员 郭浩 蔡永刚 文/图
- 2020-12-16崇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 2018-12-1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