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沃野田畴绘“丰景”村美民富幸福来

2024-09-06 17: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乡村秋路繁花绽,田野青禾郁若葱。初秋,漫步华亭市山寨乡各村社,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连片,新风扑面而来。

  有故事、有风景、有特色,山寨乡的蝶变,既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剪影,也是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山寨乡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局面,实现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华丽蜕变。

  厚植底色 向“美”而行

  乡村春景望无垠,此时风光也动人。

  走进山寨乡峡滩村,村落风光优美、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别致、设施健全完善、村民和睦安宁……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环境翻天覆地,泥巴路没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在村里住着也舒适,而且今年乡上在道路两旁都种的花,现在走在路上不仅好看,还能闻到花香。”在山寨乡峡滩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有贵站在村口小广场里,向我们细数着变化。

  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宛如两条绿色的长龙蜿蜒前行。今年以来,山寨乡以打造“一线四村”沿线生态廊道为目标,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科学谋划布局,以行道树“新植、补植、修剪”为抓手,采取乔灌搭配、花草结合的方式,在策红路“一线四村”路段选种樱花、丁香、碧桃、云杉等树木,建成了一条漂亮的绿色长廊,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刷新村容村貌“高颜值”。

  从前的泥泞路变成了硬化路,路两边长满了鲜花,以往的臭水沟变成了幸福巷,更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坚定不移向“美”迈进,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据峡滩村党支部书记张平介绍,近年来,峡滩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整村实现了改水、改电、改厕和巷道硬化,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公共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促进城乡颜值品味“双提升”。

  做强特色 各美其美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山寨乡坚持做大特色优势,丰富乡村业态,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引进大棚蔬菜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

  时下,在山寨乡东街村500亩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有序,走进大棚内翠绿的枝叶下,一个个色泽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一垄垄辣椒植株长势茂盛,群众正忙着采摘、装袋、上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截至目前,全乡已收获螺丝椒10万余斤。

  山寨乡人大主席程堂介绍,东街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是村党组织成功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和废弃苗木腾退难的有效创新举措。今年年初,东街村党支部立足实际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坚持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企村结对共建,积极引进宁夏泾丰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引进来、技术学下来、产品走出去、农民富起来”的利益联结机制,织密企业与合作社的“产业亲”,牵稳企业与农户的“姻缘线”,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盈利、集体增资三方共赢,让蔬菜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振兴果”。从“一根辣椒”到一个产业,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串起的是山寨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链。

  新产业串珠成链,新业态各美其美。

  “今年农户可以通过种植大棚蔬菜预计增收2.5万元,群众每亩地每年获取租金400元,每亩土地每年分红200元,就近务工每人年内可增收1万元,带动人均增收1.2万元。”华亭市农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樊玉荣介绍道。

  塑形铸魂 美美与共

  “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志愿服务、培养莘莘学子……都可以得到积分,10积分30积分,在积分超市里都可以挑选兑换相应的奖品呢。”山寨乡甘河村村民刘小玲正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刘小玲口中的积分正是山寨乡激活乡村文明新风的新招——“乡村振兴积分制”。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近几年,甘河村围绕群众参与、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支部党员、村民议事、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建立积分体系,按照标准量化考评,每月村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开展积分评分。对于村民来说,“积分制”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的方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不断培育文明乡风。”甘河村积分超市管理员魏宁说,当前村民已兑换出300多件物品,这折射出争做公益、争当先进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变化。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是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软实力”。山寨乡通过乡村振兴“小积分”打通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实现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通讯员 张小兵 海广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