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静宁:发挥“头雁”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9-04 17: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随着静宁县“归雁工程”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批又一批青年返回家乡创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静宁县双岘镇青年郭永红返乡规模种植蘑菇和玉米,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金秋时节,走进郭永红在静宁县四河镇上赵村流转土地种植的千亩青贮玉米基地,只见一辆辆运输车、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忙碌,一排排长势喜人的青贮玉米连茎带穗被收割机卷入“腹”中,快速切割、粉碎。郭永红忙着指挥倒车、装车……收割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郭永红说:“青贮玉米收购大概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按照今年雨水充足的情况,每亩产量平均能达到三吨半,每亩的收入能达到1000元左右。”

  2018年,郭永红返乡创业,在静宁县分别成立宏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静宁县丰之华食用菌有限公司,创新打造“合作社+农户+市场主体”模式,通过流转1000亩撂荒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饲草玉米,同时建设可容纳30万包(棒)的食用菌大棚33座和生产车间一座,推动玉米种植和蘑菇种植融合发展。

  今年,郭永红的千亩玉米预计综合收入达到100万元,季节性用工达到40余人次。食用菌大棚预计生产食用菌20万棒,产量60万斤,产值240万元左右,带动本地农民就业20人次以上。

  “合作社从2021年积极参与撂荒地整改,在四河和双岘等镇共计流转撂荒地1000余亩用于玉米的种植,一方面是青贮饲料,另外一方面是用来收购玉米颗粒,然后玉米杆和玉米芯用来食用菌的生产。”郭永红说道。

  致富路上不忘乡邻,经过几年的发展,郭永红的合作社从最初的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人,带动乡亲就业增收。今年31岁的翟彦斌既是合作社的一名蘑菇销售员,也是一名收割机手,从合作社成立到现在五个年头里,郭永红毫不保留地为他传授经验,指导生产技术,翟彦斌逐渐发展成为一名全能型人才,既能在蘑菇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也能进行青贮玉米收割,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翟彦斌说:“我在合作社工作了5年时间,在每年的青贮时期,就驾驶青贮收割机,进行青贮收割工作,收入也比较可观,一个月大概是1.2万元,平均每天是400元,每年平均收入是7万元,这里工作收益确实挺好。”

  如今,在郭永红的带动下,有力提升了当地群众对食用菌生产和玉米种植的积极性,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振兴与归雁人才的双向奔赴中,郭永红带来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活力,为家乡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村民富的新路子。

  通讯员 马丽丽 张月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