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甘快看】西出阳关

2024-08-31 19:35 来源:新华社

  01:42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友人时饱含深情写下的这首千古绝句,让阳关成为中国人心中一处重要的精神文化地标。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拍照。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拍摄的唐朝诗人王维像。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2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内的阳关烽燧旁参观游览。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7月17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观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阳关始建于西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汉武帝在古丝绸之路上设立的“两关”之一。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现存的阳关烽燧、阳关古道等历史遗迹,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繁荣。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拍摄的阳关烽燧和远处的雪山。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拍摄的阳关烽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8月25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拍摄的张骞像。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阳关是我国古代诗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边塞意象之一,许多边塞诗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眼中的阳关,是远在天边的苦寒之地;“长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争破虏。”“战处黑云霾瀚海,愁中明月度阳关。”另一位唐代诗人钱起心中的阳关,是英雄儿女建功立业的战场;“五原西去阳关废,日漫平沙不见人。”而在晚唐诗人储嗣宗的幽思中,阳关是安史之乱后回不去的盛世之光。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内的阳关烽燧旁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7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观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7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观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真正让阳关走出历史地平线进而名垂千古的诗作,仍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被乐师谱曲传唱开来,被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成为历朝历代经久不衰的“送别金曲”。“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送别友人时以此曲劝酒加餐。“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婉约派词人柳永乘船离别长安时,亦引用此曲直抒胸臆。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拍摄的石刻。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内的阳关烽燧旁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6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内的阳关烽燧旁拍照。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附近拍摄的山水沟大墩烽燧和积薪遗址。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如今,阳关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寻迹怀古。游客们可以通过体验通关仪式、吟诵诗词、研学课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阳关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加研学的学生体验通关仪式,领取“关照”。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加研学的学生们观看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参加研学的学生们体验钻木取火。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同时,当地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谱写历史与现代交响共鸣的“阳关新曲”。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附近拍摄的葡萄晾房。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附近,一辆汽车从葡萄晾房旁驶过。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8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景区附近拍摄的葡萄晾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游客在一处农家乐用餐游玩。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古阳关下,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7月1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拍摄的阳关景区和附近绿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8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拍摄的阳关景区和附近绿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记者:马宁 范培珅 郎兵兵

  编辑:谢秀栋 徐亮 陈海通 魏海

  诗意中国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甘肃分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