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陇人相

【陇人相186期】非遗传承人李安乐:让版画在刀尖上“活”起来

中国甘肃网 2024-08-12 17:26

  立秋前夕,在“脉望阁”书房里,安静地只听见屏气凝神的呼吸声,专业的刻刀、常用的手工宣纸、几块梨木板,静宁县传统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李安乐正一丝不苟地在有绘画的梨木上进行雕刻作品。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安乐,是静宁县一名普通美术教师,在技艺的精巧与热爱的加持下,获得了市级传统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称号。

  看似简单的一幅版画到李安乐的手里是怎样妙“刀”生花的呢?木刻版画他又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呢?

  其实李安乐最擅长的是油画,与木刻版画的结缘要从他小时候讲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安乐从小就对木刻画着迷,偏爱一些手工制品,在力量中碰撞出艺术的美感。

  “小时候,家里有人从事印版方面的工作,使得我对木刻版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尝试雕刻一些简单的内容。”李安乐说,初高中美术课上,再次接触到木刻版画,大学时期,主修专业是油画,但他选修了木刻版画课程,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并且接触到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木刻技艺。时至2016年,李安乐重新回归传统,更用心用力地学习木刻版画,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尝试赋予它新的寓意。

  木刻版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势在必得。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李安乐利用寒暑假,奔走于各地大街小巷书店书摊,淘到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版画作品,以及各种有版画内容的书籍,珍爱收藏。

  在李安乐的书房里,一个偌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包括《明刻历代列女传》《唐诗画谱》等在内的各色版画书籍。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收藏的《麒麟送子》《和和美美》《八仙过海》等这些已经泛黄、破损的民国时期的版画作品。“收藏版画不仅是传承,更是对传统工艺的敬畏。”李安乐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推广版画,李安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版画社团,为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培植学生对版画技艺的兴趣,让新生一代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看似木刻版画的具体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包括定画稿、复刻、拓印等步骤,但体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是日积月累的技艺沉淀。

  “使用的刀形不同手法也不同,在木板材质的选择上也不局限于梨木,枣木等都可以作为雕刻材质。”李安乐正在使用U形刀在一块长34厘米、宽24厘米的梨木上雕刻,屏气凝神之间,一棵树与树叶就呈现了出来。

  “木刻版画最困难的步骤,就是能将原图精准复刻,在雕刻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出错,需要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才能在刀尖上诞生出精美的艺术品。”李安乐说,拓印前要进行刷色,首先需要制作颜料。他选择了纯色拓印,在朱砂粉中倒入明胶,加入水或酒稀释,搅拌后颜料就制作完成了。接下来便是开始润板,再开始刷色,最后将纸张覆盖在木板上进行拓印,在拓印过程中,利用榈擦或马莲进行摩擦拓印,等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一幅栩栩如生的木刻版画就呈现了出来。

  看着蕴含一个个故事的版画作品,精益求精的李安乐直言,“刚开始学习,拓印时会反反复复几十遍,甚至颜色就要试色几十次,每一处细节都要非常谨慎,最后方可美观。”

  提及对木刻版画的认识,李安乐侃侃而谈,“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融入多种技艺技巧于一体。”他更是透露,在内容选择上,既可以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展现气韵生动的汉字之美,也可以是古代与现代的绘画艺术,利用线条变化展现生活美学。木刻版画是一个艺术的交汇点,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东方与西方交融,上能与文人雅士对话,下能走进民间与普通百姓共鸣,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艺术形式。

  看着一张张活灵活现的版画,李安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其实这些版画取材于古籍中的插画,又通过版画复刻创作,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这种形式再现,让它更生动逼真,变得鲜活起来。”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前期李安乐主要取材于传统的《刘海撒钱》等年画,创作了纯色系的《敦煌壁画》《财神》等作品。据介绍,仅仅一幅长34厘米、宽24厘米的版画作品,就需要半个月的精心画、雕、印,方可成型,每一幅作品都被李安乐做得至臻至善。

  近两年,李安乐创作了关于古代美学生活图册系列的木刻版画,呈现在两米七的卷轴上,精美而又令人震撼。“通过复活版画,则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关注版画,保护传承这门艺术。”李安乐说。

  艺术探究无止境,如何实现传统木刻版画的创新,一直是李安乐思考的问题,对本地文化的融合是他下一个攻坚的创新方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李芳艳 李童晖 杨阳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孙珩力

热图荟萃

图说甘肃